记者27日从安徽省人民检察院获悉,经安徽省监察委员会移送,安徽省人民检察院作出决定,以涉嫌受贿罪逮捕安徽省能源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白泰平(正厅级),并指定安徽省蚌埠市人民检察院对此案审查起诉。(7月29日 中国青年网) 十八大以来,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始终保持铁腕执纪、重拳治贪的高压,形成了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下,白泰平因涉嫌受贿而被审查起诉,就像大海中溅起的一点浪花,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不过,这位原正厅级官员倒台于退休6年半后,这倒是颇值得一提的。 其实,退休后被查早已屡见不鲜,何止白泰平一人?据媒体报道,内蒙古经信委原副主任崔臣东窗事发之时已经退休6年;江苏省委原常委、秘书长赵少麟在卸任7年11个月之后被调查;而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原副局长谭丽群被“重翻旧账”时更是已在退休11年后…… “权力异化是腐败的根源”。在位时以权谋私、搞“期权腐败”,或退休后用权力“余威”兴风作浪。有媒体梳理发现,单单2014年上半年,全国查处的副厅级以上退休官员至少20人。而且十八后至2015年7月底,至少已有11名副省级以上高官在退休或者退居二线后被调查。 “正义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白泰平等贪官退休后被问责,彰显出党和政府肃清吏治、净化官场生态的决心。然而,这一问题何以屡屡发生?说到底,主要缘于侥幸心理。在有的人看来,退休了,受关注的时候少了,权力寻租难以发现,正该是获取“回报”、大捞一把之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由此可见,“退”与不“退”并非问责的“分水岭”,只要搞腐败,谁都跑不了。因而,各级党政要戮力同心,在反腐问题上决心不变、力度不减、尺度不松,而不能让反腐网络出现“缝隙”。 《中国纪检监察报》曾刊文指出,退休不等于进入“保险箱”,官员退休等于“平安着陆”的美梦该醒了。领导干部当以白泰平之流为鉴,在位时奉公守法、退休后也规规矩矩,切勿酿“老年入狱”的悲剧。(文/闲看云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