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6|回复: 0

大调查切莫“灯下黑”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17

主题

11

回帖

125

积分

记者

积分
125
发表于 2018-7-31 09:5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夏日炎炎,高温酷暑非但没有阻碍上海大调研的步伐,反倒给调研又增添了几分热度。机关干部全员出动,进企业,访民情,解难题,办实事,调研的步子越迈越大,越走越实。大调研开展以来,成果颇丰,就调研本身也积累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越是取得成绩,越是不能懈怠,在不断扩大调研范围,提高调研频次的同时,调研本身的质量和细节也要同步提上去。大调研即要“调”得深,“研”得透,又要看得远,不能徘徊在已经取得的成绩单里沾沾自喜,放慢脚步,还要谨防经验主义和惯性思维作祟,切莫误入“灯下黑”的迷宫。
       大调研要装好“无影灯”把调查行深。越是离光源近的地方越是容易被灯具遮挡,产生阴暗区域。同理,越是身边的问题或是系统内部的问题反而越不易被察觉。有的干部盲目追求调研数量,大搞“数字工程”,为求多求快,大量开展一般性调研,却不愿开展需要反复走访,细致蹲点的专项调研,这种“走过场”式的调研总会留下阴影区。所以,调研过程中要时刻带着“无影灯”,全面深入了解情况,把握问题,创新调研的方式方法,不留任何死角。特别是有些问题可能是持续性的,在调研时会被反复提及,对于这类常访常有的问题不能抱有先入为主的观念,也不可提前预设调子。老问题往往是难以一口气解决的,并伴有有新表现新变化,更需要加大关注,创新对策,拿出耐心和毅力,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大调研要用好“聚光灯”把分析做透。大调研的目的是通过广大干部身入一线,心入基层,找出群众最急,最忧,最关注的问题,发现工作中的难点、堵点、痛点。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求干部必须勇于到情况最复杂,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去。面对基层千头万绪的问题和群众你一言我一语的繁杂声音,切不可乱了阵脚“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在调研中用好研究分析的“聚光灯”,抓住核心,找准关键,明确问题症结,深入挖掘原因,只要“大口啃住包子馅儿”,就不怕挑战复杂难题。要增加“聚光灯”的精准度,还可以借助新技术新手段,广泛吸纳前沿分析方法,开发信息平台,研发分析工具,“勤调研”携手“巧分析”,使调研成果转化实现效能最化。
       大调研要带好“探照灯”把眼光放远。调研重在实效,实效出于对策。能否解决问题,是检验调研有没有落在实处的标尺。解决问题需贯穿调研始终,主动带着问题出去,还要有能力揣着答案回来。“调”而不“研”,是形式主义,“研”而无“策”,是徒劳精力,最终都只能落得个“雷声大雨点小”。所谓“实举措”、“硬功夫”绝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蜻蜓点水式的出谋划策,也不是“拆东墙补西墙”一类的临时救急。保持发展的眼光,立足群众利益,结合实际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意见建议,才能使大调研一步踏得稳,步步迈得实。俗话说“一只眼看不远,千只眼看穿天。”一人智谋短,众人计谋长。调查研究不是下命令作指示,俯下身子勤问计才能给群众实实在在送去获得感。

作者:刘思媛





上一篇:基层年轻干部如何成为可靠接班人
下一篇:质量监管干部要有一股“认真”劲(首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9-12 17:29 , Processed in 0.198922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