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期了解基层调研时,一些地方把好经念歪了,让基层干部叫苦连天。对于基层来说,上级领导莅临本单位,能够指点一二,肯定是一件好事。不过调研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怪象确实要不得。(12月28日,川报观察) 岁末年初,基层调研每到这个时候就作为年终一道大餐搬到了各单位、部门的面前,如何能真正品味到这道大餐的食味,全凭调研结果。但是近几年不少部门在品尝这道盛宴时用错了方法,凭想象、拍脑袋,先给基层调研定调子,按框架,让不少基层干部叫苦连天,也让这道大餐失去了本应有的滋味。 到基层调研,本是对各级领导干部一种基本要求,也是一种作风落实。唯有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才能掌握第一手详实资料,为地方改革发展谋篇布局。但是很多部门以及上级领导总喜欢把自己的想法率先落实到工作前方,先搭框架,把原本基层干部准备好的真实调研资料拆分的七零八落,严重的时候还导致不少资料失去了原本调研的真实目的。 尤其是不少上级部门领导,在撰写年终总结时因为对基层工作熟悉度不够,调研不充分,害怕写出的总结真实度不够,就安排相关人员对基层部门层层传导,把自己的任务强加到基层干部身上,通过基层干部调研来撰写年终总结,这分明是一种对基层干部的“敲诈勒索”;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上级领导对基层情况不熟悉,调研不充分,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 笔者在网上看到不少基层干部都吐槽过领导调研的情况,很多基层干部最担心领导来基层调研,主要是部分领导来基层调研时只是走走过场,慰问下群众,更多的时候基层调研全是按照领导安排进行,也无形中给基层干部和群众增添了不少负担。 笔者个人觉得既然是调研,就要保持原汁原味,就要脚上沾泥,衣上染灰。基层是咋样就咋样,没有必要“点缀修饰”,甚至“文过饰非”。悄悄的来,悄悄是去,不要惊扰基层,不要给基层额外增加负担。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品尝好基层调研这道大餐;也才能让这道大餐真正散发出本来的迷人香气。 (作者:张小北) 真实姓名:张北北 单 位: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