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国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全国上下轰轰烈烈打起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可是随着农危房改造、医疗、教育、养老、产业扶持等各项惠民政策陆陆续续地精准落实到贫困群众身上,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出现了争当贫困户、认为当贫困户很光荣的想法,工作队三番五次上门讲政策、讲方法,宣传动员改造房屋、发展产业、缴纳保险等政策都无动于衷,甚至有的贫困户还说“反正脱贫不关我的事,我不配合你们,你们就脱不了贫”的社会怪象,就连有的小学生的梦想也是长大了要当一个贫困户……扶贫工作成养懒汉摇蓝,一些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的人躺在国家的扶贫政策上得过且过。 习总书记说:“幸福不是毛毛雨,幸福不是免费午餐,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幸福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的,双手是要靠人的思想去支配的,所以,改变贫困群众落后的思想观念,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是一项迫在眉睫而又任重道远的事情。 首先,要从娃娃抓起。脱贫不仅仅是某个人、某个家庭户主的事情,要做到全民参与。要在中小学校开设“自强、诚信、感恩”课堂,由学校教师、工作队员当老师,向中小学生宣传党和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积极教育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不要让建档立卡户的孩子在学校有优越感,要培养孩子树立自强、上进、感恩意识,让孩子知道争当贫困户可耻、带头脱贫光荣,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其次,要从社会层面加大宣传引导力度。驻村工作队员、乡镇工作人员、挂包干部等应积极向大家灌输新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随时随地跟群众讲解政策、鼓励创业,积极发展生产,引导群众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战场上,不要形成干部干、群众看,坐等好处送上前的现象。 最后,发挥榜样力量促进脱贫力度。将带头干事、带头脱贫和好吃懒做、赌毒沾身的身边人身边事选树成先进典型和反面典型,利用广播、文艺小品等方式大力宣传带头脱贫致富的榜样,反面典型的恶果,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促进脱贫力度。 治贫先治愚,治愚能致富,扶贫还要将扶志、扶智结合起来,要改善教育设施和教学质量,要帮助贫困群众提高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就业能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叶秉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