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干部就应“不舒服” 这些年来,当干部不自在、不舒服成了新的话题。应该说,这种感受是真实的,也是令人欣慰的。(来源:《人民日报》) 总是听人说,去政府办事,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政府工作人员喝茶看报就是一天,不仅工作轻松更是铁饭碗。但是,随着对干部队伍的约束和管理,相信上至厅官下至基层干部,以及人民群众,很多干部都可以明显感觉到以前舒舒服服的工作状态已经一去不返了,现在的工作不仅不能像以前那么“舒服”,甚至时不时的还很“不舒服”。干部干部,干字当头的,那就要求干部必须能干、实干、巧干。需知干事情哪有舒服的道理,更遑论服务群众的干部,当干部就应该“不舒服”。 虽然风清气正、踏实肯干的机关风气已然形成,但是还是有部分机关干部对对目前的形式感到不适应、不习惯,总保持着“上班则上上网、打打游戏、织织毛衣”的状态,行着“干点意思意思,干完没啥意思”的法则,这样消极、好逸恶劳的工作状态对干部是没有好处的。新时期的干部就要有担当有作为,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就应该适应“不舒服”。 党员干部干的是群众的工作,首先就要心里始终装着事,装着人民群众,将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干,才会积极主动的想法子找路子。以前那种只想着喝茶看报纸,拿着固定工资的工作模式在新时代已经完全行不通了。现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一旦党员干部行差就错,立即会被无限放大。这也是改革创新的一大重要结果,党员干部需要尽快适应“不舒服”状态。在工作中什么困难和问题都可能碰到,干部面对矛盾多、困难大的工作,畏畏缩缩,停滞不前,消极应对是无法干工作的,只有保持“不舒服”状态,敢于担当,迎难而上,积极的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干实事干好事。 当今时代,需要的就是敢于担当、立场坚定、积极作为的敢干事的好干部,这就要求干部要摆脱“舒舒服服”工作状态,让自己习惯“不舒服”。(文/圆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