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关乎城乡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年来,重庆合川区不断创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方式转变,以自治为主线、共治为关键、智治为支撑,通过划小基层自治单元,构建基层调解机制,建立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等举措,将原来的一方“管”变为多方“治”,实现了线上线下治理有机结合,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从“反应式管理”走向“参与式治理”,取得了扎实成效。(7月30日,人民日报) 政府想要为群众半点实事,往往很多百姓不配合,导致施工难度大;乡镇工作人员所管理的事物繁杂,不仅没办法及时解决,解决效果也不明显。这是很多地方面临的问题。鉴于这种情况,发挥基层自治,让群众自己选择“领头羊”,自己参与到家园治理中,有助于管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基层社会治理既有利于政府工作的实施,也有利于基层社会稳定。 让群众参与基层治理能够减少政府与群众的矛盾。以前大事小事都要由乡镇政府管,乡镇干部人力有限,事情繁多,就会导致很多问题解决困难、时间久,这样一来就会导致群众不满意,政府与群众之间矛盾增多。让群众自己参与到治理中,能够有效减少矛盾。群众自己选择信任的人来管理,有事大家商议,群众的知情权也能得到保障。 让群众参与基层治理能够减少社会矛盾。群众遇到权益受到威胁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政府,但是很多时候矛盾的主体可能是自己多年的邻居甚至是自己的至亲。通过法律手段、政府介入,自己的权益是得到保障了,可是也可能伤了感情。在基层建立调节体系,让一些愿意为大家服务的同志进行管理,有了矛盾及时进行调节,不仅方便还能减少很多不愉快。 群众参与到自己生活的家园的治理中,有了参与感,责任感也会变强像环境整治、道路改造这些以往实施起来困难重重的事都会得到百姓的支持。群众参与进来了,政府部门也不能当“甩手掌柜”,要为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提供政策和技术支持,做好支持工作。多方治理相结合,才能让基层社会稳步发展。 (作者:杨立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