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进一步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结合中央巡视反馈问题和我省实际,近期,我省制定出台《关于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的有关规定》。根据规定,当民主生活会出现主题跑偏、内容不聚焦、批评“辣味”不够等情况时,会被及时叫停,督促纠正或重开。(来源:四川日报,12月24日) 民主生活会,是指党员领导干部召开的旨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组织活动制度。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为此,专题民主生活会要开得有质量、有效果,应当联系实际、针对问题、触及思想,关键在于批评和自我批评要煮得一锅好“辣味”,“辣”言点评,才能去除党员干部身上的“怪味儿”,才能达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治病救人防范于未然的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辣”而有“味”呢?笔者以为: 民主生活会要动真格、见真章,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开展民主生活会不能完全按照事先设定好的活动方案照搬照抄,要结合实际,领导干部要先拿自己开涮,做出示范带头作用,让参加活动的其他人员明白这不是一场批评会,是大家坐在一起查找问题,互相帮助,并不是特地通过活动给谁难堪。因此,开展民主生活会要坚持严的标准,党员领导干部要敢于不顾面子,不怕丢帽子,敢说真话,敢于发问、敢于点评,直指问题;要开诚布公,诚心诚意,有缺点谈缺点,有意见说意见,敞开心扉剖思想,打开天窗说亮话,既不遮遮掩掩回避问题,又不乱扣帽子、乱打棍子,要推心置腹地沟通,要将心比心地交流,让人脸上火辣辣,心里热乎乎,不能当面不说,背后乱说。 民主生活会要利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把利刃,才能开出高水平。评判民主生活会质量的重要标尺之一,就是要看有没有“辣味”,就是要看有没有开展好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因此,党员干部必须要摒弃“闯关”思想、消除“作秀”心态,多增添几分“不怕辣”的拼劲、“怕不辣”的狠劲、“辣不怕”的韧劲。要敢于揭短亮丑,相互批评直截了当,点“麻骨”、戳痛处,解剖问题要触及内心深处,不怕刺、不怕痛,真正怕自己摆进去;要紧扣主题不跑偏、聚焦问题不散光,敢于直截了当提意见、实事求是讲问题,乐于虚心接受批评、真诚指出不足,做到大问题不含糊、小问题不姑息,真正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才能确保不虚不偏不空不走过场,才能使广大党员干部在批评中找准问题、正视问题,达到“红脸出汗”“治病救人”之效。 民主生活会要注重问题导向,坚持整改到位。在《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民主生活会重在解决突出问题,领导干部应当在会上把群众反映、巡视反馈、组织约谈函询的问题说清楚、谈透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出整改措施,接受组织监督。因此,民主生活会的效果好不好,最终要通过整改落实的成效来检验。这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本着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坚持立说立行、即知即改,针对民主生活会中查摆出来的问题和批评中提出的意见,逐项梳理列出“问题清单”“批评意见清单”,制定出“整改清单”,分清问题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做到容易问题立即整改、难点问题合力攻坚,常规问题大力推进、新发现问题及时跟进,让群众看到真真切切的成效。(作者:陈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