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整个社会的“地基”。这个“地基”,幅员最广、人数最多,是社会的主体,也是时代的主流。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工作的“基石”。他们奋战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党的决策能不能落实,关键就看基层干部。因此,我们需要激励广大基层干部扎根基层谋发展,甩开膀子干实事,展现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用务实进取的敬业精神和清正廉洁的崇高品格展现我们党的良好形象。(2018年01月19日 人民日报) 要突出选人用人标准,及时为基层注入新鲜血液,确保“选”得精准。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5+2,白+黑”“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不保证休息”,很多年轻干部看到这样的生活写照,往往对基层“敬而远之”“避而远之”,因此我们在选任基层干部时要突出政治标准,不只选能人,更要选贤人,要把那些真正热心公共事务、关心基层发展、衷心为民办事的人选出来。同时,基层干部也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摆正自己的身份,多为群众雪中送炭,而非为自己锦上添花。“不给老百姓办事才丢人”,把基层工作当作一种崇高的事业来追求,把为群众办事当作一种信念来坚守,才能赢得群众的认可与尊重。要把基层当做年轻干部建功立业的平台,而非“镀金石”“跳板”。 要始终严明廉洁纪律 ,及时为基层干部去污除渍,确保“煮”得入味。 要把党的各项纪律贯穿于基层干部推进落实党的各项政策的全过程、各方面,集中性地为广大基层干部“体检”。要牢记党的宗旨,坚守纯洁的党性。基层干部要时刻对金钱、权力、人情、关系保持高度警觉,时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恪守廉洁自律的准则,秉持克己奉公的操守,强化党性修养,坚持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要加强作风建设,着眼细节拒腐防变。作风问题无小事,所有腐败问题,往往都是从作风失范开始的,从“微小”的“第一次”开始的。基层干部要在思想上筑牢第一道防线,谨防“第一次”,坚决遏制“小拿不算贪”的思想,牢牢树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认识,慎初、慎小、慎微,坚决拒腐防变。要坚决破除特权思想,自觉接受监督。要深刻认识从权力从何而来、为谁服务、如何用权的问题。基层干部要正确认识和行使手中的权力,敢于接受群众的监督、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切实摆正自己的位置。 要鲜明容错纠错机制,敢于为基层干部撑腰鼓劲,确保“炒”得精彩。 “芝麻大的权,无限大的责任”是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拦路虎”“绊脚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这一句句铿锵有力的声明无疑为基层干部打了一剂“强心针”。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两者刚柔并济,对干部特别是基层一线的干部,政治上关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鼓励他们担当作为,充分培养基层干部“敢为天下先”“杀出一条血路”的精气神。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原则,客观公正看待干部在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中出现的失误过错,帮助基层干部放下思想包袱、放开手脚工作。要综合运用激励保障、监督约束“组合拳”,着力解决一些干部“为官不为”问题,提振担当精神,引导广大干部迎难而上,勇挑重担,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推动基层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作者姓名:刘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