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安邦,重在基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以党的建设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把党的建设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促进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同向发力,激发社会治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澎湃活力。(12月13日,光明日报) 新时代,新气象,更要求我们要有新作为。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具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内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了更高的期待。基层作为党和国家与广大人民群众接触的重要窗口,而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源头活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宗旨。只有始终根植于人民群众这片土壤之中,才能更加深切地、具体地知晓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而才能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党建落在基层实处,让党员无论在哪里都能找到组织找到家。“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基层党建是党的建设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推动基层党建创新,思考如何增强年轻党员的归属感等实招的创建,上海探索的邻里中心、睦邻中心、“十五分钟生活圈”等服务载体,以及长者照护、白领午餐、人才公寓等服务项目就大可借鉴。 党建把党的领导根植于基层,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凝聚人心、团结群众的坚强核心。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其核心是人,关键在于体制创新。“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只有不断调整和完善不适应的管理体制机制,推动管理重心下移,不断完善党领导下的基层治理格局,社会治理的基础才能不断夯实,才能切实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党建促进基层治理创新,激发基层的澎湃活力,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作者:北葵向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