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极少数”警示“关键少数” 12月24日,江苏召开全省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省市县乡四级近两万名领导干部分别在主会场和市县分会场观看省纪委监委制作的警示教育片《必须坚守共产党人“赶考”初心》,共同接受警示教育。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坚持以案为鉴、施教于先,突出问题导向、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释放纪检监察机关紧盯不放、一抓到底的强烈信号,着力提升警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以警示教育为重点全面加强纪律建设,努力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用“极少数”警示“关键少数”,无疑值得一赞。 毛泽东同志讲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经常打扫和洗涤。”利用典型案件为反面教材开展警示教育,对党员干部更具有说服力和实际效果,既能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也能对那些即使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仅存在轻微问题的同志“拍拍肩膀、拉拉袖子”,具有教育和挽救干部的双重功能。 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是不断提升党风廉政教育的针对性,构筑党员领导干部“不想腐”思想堤坝的有益做法。更得剖析一些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的原因,从源头上讲,都是党性修养出了问题,权力观地位观产生变异,道德品行堕落变质。 当然,用“极少数”警示“关键少数”,要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钙质、澄清思想认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得创新警示教育形式,让正向价值深入人心,让错误思想无处容身。要让观者善于从他人的教训中吸取经验,深入查找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和廉政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思想上警醒起来。 最后,开展警示教育,绝不能满足于创造一个模式、开展一次活动,而是要通过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提高教育针对性,使党员领导干部从心灵深处产生对腐败的警惕、对纪法的尊崇、对权力的敬畏,让这把小小“利器”达到“小试牛刀”之功效。(文:小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