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mjbsc 于 2018-12-26 14:52 编辑
一些领导干部认为,与埋头苦干换来的实打实的成绩相比,纸面上的东西,好做易做,“加个班、写一写、吹一吹”,就可以“出彩”。为了显示“业绩突出”,为了让上级“高看一眼”,于是乎,或从各种“公文模板”东拼西凑,或上网找“万能金句”,甚至不惜重金聘请“枪手”……这些“美图秀秀”的做法,已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沼而不自知。(12月26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荒唐的公文“外包”和“文学包装”,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必须反对这种本末倒置的漂浮作风,力戒做表面文章,切实让坚持真抓实干成为干事创业的价值取向。 “调门高、落实少”必然导致消极应付、不作为、乱作为。个别干部错误的认为“工作干得好,不如总结写的好”,心思没有用在实干苦干上,而是用在了应付上级的吹嘘上,企图通过“文学包装”实现无中生有、妙笔生花、博人眼球。 新时代、新征程,面临新机遇、新挑战,这就需要我们的干部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牢固树立“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工作取向,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突出一个“实”字,形成讲实际、重实干、求实效的主流氛围。 事实证明,工作业绩不是“吹”出来的,是干出来的。例如脱贫攻坚,难道仅仅是总结写的“漂亮”就万事大吉?事实上,脱贫攻坚的验收有一整套规范的程序,贫困户是否脱贫?是否满意?无疑是要用实绩来评判,所以,检验工作的标准始终是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而非“文学包装”的精美总结。 (作者:黄崇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