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一些干部到基层搞调研喜欢走“规定路线”,沿着公路转、隔着玻璃看,走马观花,满足于看材料、听汇报,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如此“调查研究”,严重影响决策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执行。只有多看一些没有准备的地方,多开展一些不打招呼、不作安排的调研活动,才能准确、全面、深透地了解基层实际情况,防止调查研究走过场。“规定路线”往往事前打招呼,做足光鲜悦目的形式、写好全是成绩的材料,有标语、有接待,有经过包装的各种现场。可是,这种只看“盆景”的“花架子”式“调查研究”方式,难以找准问题、摸清真情实况,必然导致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领导意志脱离群众愿望,从而掩盖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难以达到调查研究的目的。相比“规定路线”,“自选动作”走的路线也许沟更深、山更高、路更窄,条件更加艰苦,但由于更能深入基层,可以掌握汇报材料上找不到的实际情况,可以直接同群众交谈,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找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以此对症下药,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措施,从而推动工作,推进一方发展,使群众从中受益。 只走“规定路线”、不搞“自行动作”,必然存在作风问题。其一,为形式主义鸣锣开道,“规定路线”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花哨,但其背后却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作祟。其二,工作作风漂浮,不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缺乏群众观念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做工作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应付上级、敷衍领导。其三,存在不良的政绩观念,喜欢搞“假大空”“高大上”那一套,为了捞取政绩而不顾真实情况,不关心群众的艰难困苦,不正视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当然,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凡是“规定动作”就有问题,对于一些事先已掌握,必须到现场才能了解实际情况的“规定路线”仍然是调查研究的重点。只要树牢群众观念,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将“规定动作”与“自行动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点面结合,就能充分发挥调查研究的作用。 作者:杨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