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之江新语》一书中提到每一个领导干部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就是要时刻把人民的安危和贫富挂在心上,随时准备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需要舍弃随着领导职务而来的个人权力、待遇和荣耀。 如果怕错就做事缩手缩脚,怕丢“乌纱帽”就选择不作为,只想当“太平官”,那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广大的人民群众。有句话叫多思易转多私,凡事考虑的太多就容易只考虑自己,总是怕出错、怕问责,说到底还是怕丢了饭碗,如果一心为公、为民办事,出错也可以获得大多数人的原谅。 官场上还有一种错误的思想,就是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而民间也有一种说法,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干事总有出错的时候,但怕错就选择不干,决不能成为不干的理由。如果真的在做事前就充分考虑群众利益,拜人民为师,自然就会很大程度上避免出错的概率。 怕错,怕的其实是之前就没有把事情做实。在脱贫攻坚中,每每上级来检查工作,一些基层单位总是高度紧张,动员全部力量恶补工作台账。试想一下,如果把功夫花在平时,台站何须突击恶补,平时不绷紧工作的思想之弦,突击恶补的台站资料也未必能够禁得起实践的检验。 脚踏实地,为民办事,把功夫用在平时,就是一种实干精神的体现。只要做的事情能真的维护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一步一个脚地苦干、实干,不论谁来检查都不怕,不论何时都能鼓足担当的勇气。 作者:杨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