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苍蝇蚊子嗡嗡叫,又臊又臭满庭院。”这是昔日山东省荣成市老式厕所的真实写照,也是农村卫生脏乱差的典型代表。(《人民日报》7月4号) 一个国家从厨房能看出物质文明程度,从茅房能看出精神文明程度,别看厕所面积不大,用途也比较单一,但能反应出来的却是人类文明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所以改变卫生环境尤其是农村卫生环境,厕所改革势在必行。一些农村地区的厕所蝇蛆滋生,环境恶劣,不仅直接污染环境,还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改厕是改变农村卫生环境的一个突破口,对保护环境,保障群众身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农村地区,由于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经济和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居民使用的厕所普遍比较简陋。所以改厕工作的第一步是改变群众传统观念,破除传统旧俗,让厕所革命得到群众的支持配合,那么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大改厕的宣传力度,通过公告栏、广播、宣传纸、走访入户的方式向群众讲解改厕的民生政策,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进来,有了群众的参与那么厕所改革就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 在改厕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群众的意见和当地的实际,因地因人改厕,让群众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厕所的建造方式以及使用的材料,对于一些家庭不适合在自家建厕所的,那么就需要邀请相关专家根据村情村况制定规划,规划设计出适量的公共厕所,公共厕所不仅要外观美丽,而且内部设施要完善,不只有利于改变了农村,还能成为美丽乡村的加分点。同时,将改厕与污水治理结合起来,撤掉每家直排到沟渠里的分管,拆掉原来脏臭不堪的旱厕,换上分散式污水无害化处理设备,配上冲水马桶,由原来的脏、乱、差,变成现在的干净无异闻。 当厕所改造完之后由村部领导,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由村部雇人或者各小组长选派人轮流打扫村里的公共厕所,保证公共厕所的干净卫生,对于各户的厕所固定时间组织统一的抽粪工作,将抽取的粪液送往污水处理厂或农业种植园等,进行粪液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彻底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每年举行厕所卫生评比行动,对保持干净卫生厕所的农户给予一定的奖励,由此鼓励群众勤打扫保持好卫生,让小小的厕所,体现出民生大智慧。(刘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