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扶”字经,助力脱贫攻坚 12月10日,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体会议在成都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彭清华代表省委常委会作的工作报告,讨论了《中共四川省委常委会2019年工作要点》,全会指出2019年要“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四川日报 2018年12月11日) 四川的凉山、甘孜等彝区藏区一直是全国的深度贫困区,近年来老百姓的生活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牵挂。今年春节前期,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到凉山看望当地老百姓,了解老百姓的生活改善情况、脱贫致富情况。我国脱贫攻坚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经过近几年脱贫攻坚,我国的贫困人口数据逐年下降,全国人民对完成脱贫总体目标信心十足。但是,在这关键时刻,我们决不能掉心轻心,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行百里者半九十”。一方面我们要加大贫困人口的帮扶力度,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特别注意不能让已脱贫的人口再“返贫”。这就要求扶贫干部工作不能单纯停留在“脱”贫上,更要在继续帮“扶”上下功夫。 确实,目前我们的脱贫攻坚工作中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误区,如个别干部单纯的认为只要某一年贫困户家中的收入超过了国家规定的贫困线收入标准,就认为该户就脱贫了,这一户就不再是贫困户了,不需要再帮扶了。真正意义上“脱贫”不能只看某一年的收入,而应看贫困户家庭经济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否能实现收入逐步稳定增长,这就要求我们帮扶干部帮助贫困户脱贫,不能只是简单的给钱给物,要帮助贫困户建立增产增收产业路,要帮助贫困户掌握增收技术本领,“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贫困户能自己“造血、产血”,这才是国家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的根本目的。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广大扶贫干部除了在扶贫工作上“撸起袖子加油干”,还得对刚走上致富道路的老百姓尽心尽力的帮扶,对老百姓的致富路子出谋划策,想“点子”,拓“路子”,要切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除了做好贫困人口的脱贫工作外,还得对刚刚脱贫的人口做好“扶”的工作。 今天我们离伟大目标的实现越来越近,但越到关键时期越要更加重视,更加注重细节,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要认识到扶贫之路漫长而艰巨,我们不光只顾当前要“脱”,更要注重长期“扶”,扶资金、扶技术,扶销路、扶志气,只有这样“贫”字才能真正从中国大地消失!
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教育局 黄勇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