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破解难题的“哨响”让曾经“脏乱差”的街道焕发新颜。今年以来,北京市坚持党建引领,把“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列为全市“1号改革课题”,让最了解群众诉求的街乡基层一线,发出解决问题的集合令,各部门共同响应、服务群众。目前,“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已在全市169个街道乡镇推进。(12月11日,央视网) 基层治理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真正做到为民解忧,为民解难,解决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必须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保障基层治理、引领基层治理。 将党建贯穿到基层治理中,党员干部必须融会贯通地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科学内涵,才能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才能进一步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引导基层党组织聚焦主责主业,把工作重心放到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上。 将党建贯穿到基层治理中,党员干部必须做到让人民群众满意。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人民群众,归根结底要落实到服务群众上。在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的诉求日益多元多样,百姓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党员干部必须立足基层治理实际,建立完善“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重点围绕群众所需,吹好日常哨,围绕重点工作,吹好攻坚哨,围绕应急处置,吹好应急哨,做到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街乡,实现问题就地解决。 将党建贯穿到基层治理中,党员干部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把党的领导植根于基层、植根于人民群众,加大对辖区资源的统筹协调力度,培养一批敢于担当、作风正派、真抓实干的基层治理人才,激发党员干部在基层治理中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响应并高效解决百姓家门口的烦心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价值引领、组织动员、支持服务、统筹协调等方面的作用,创建一条党建引领,壮大基层治理“根系”、夯实基层治理根基的有效路径,将党建贯穿到基层治理,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作者:刘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