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好农村“领头羊”,乡村振兴内力才会强 家家住别墅、户户有轿车,如今宝山村固定资产达106亿元。2017年,全村旅游综合收入从2007年的800万元提升至1.4亿元,村民收入过半是来自旅游产业。五保户和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家庭,由村里全部供养。全体村民享受职工退休、医疗补助、子女读书免费、生活用电补贴等福利。(12月10日, 人民网—人民日报) 说起宝山村的发展变化,人们自然联想到“好书记”贾正方。时光回到1966年,从村民质疑声中,贾正方坚持自己带头干,5年改土造田700多亩,让宝山由粮食救济村变成调粮基地。改革开放之初,他依靠宝山地理优势,带领村民们发展水电业,时至1994年便拥有水电、矿山、农产品加工等企业26家,固定资产48亿元,村集体成立宝山集团。这种发展成效、发展速度全国屈指可数。 可以说,没有贾正方就没有宝山速度。如果在面对村民质疑时贾正方退缩了,宝山不会有今天;如果成为调粮基地时贾正方满足了,宝山不会有今天;面临第二次信任危机时贾正方泄气了,宝山也不会有今天。正是他一心为民谋福祉、勇于探索抓发展、大胆创新推改革,才赢得了发展加速度。 现如今,各地正紧锣密鼓实施乡村振兴,宝山速度告诉人们,乡村要发展,选好“领头羊”很关键。 要打破常规选能人。在“领头羊”的物色上,如果局限于按照“老一套”,任由农村党员自主竞选,选到谁由谁干,这种方式很难打破“能干人不愿干、愿干的不能干”的怪圈。要实现“能人治村”,必须拓宽选人视野、打破地域局限,主动在退伍军人、回乡大学生、外出成功人士等群体中挖掘、引导能人到村任职,用非常措施选非常之人。 要主动作为育能人。选好能人很重要,后期培养也关键,个人即使能力再强,没有组织正确引导和培养,难免走上“弯路”甚至“歧路”。这就要求各级组织在选好能人的同时,注重基层干部队伍的定期培养,比如每年对村“两委”干部,特别是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进行全覆盖培训,让基层干部在学习培训中不断更新知识、增长才干。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在选好配强“领头羊”上下硬功夫,唯有如此,乡村振兴才有大作为。 (作者:甄忠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