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报到,使“吹哨报到”机制拥有了精神特质和活的灵魂。党建引领,北京市在实践中总结出了“社区吹哨、党员报到”新做法,今年4月底前,全市市属9175个法人单位党组织、71.73万在职党员全部回属在(居住地)街乡、社区(村)报到,党员们在基层治理中献计出力,成为充满活力的富氧细胞。(12月10日,人民日报) 党员到社区报到可谓是以党建引领建立基层治理应急机制、服务群众响应机制、打通抓落实“最后一公里”工作机制的有益补充,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建统领基层治理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响应中央关于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以党建引领创新基层治理有关精神,全国各地相继出台有关文件要求各部门组织党组织和党员到单位驻在地社区“双”报到,开展相关志愿服务活动,并明确了响应服务时限和服务次数,有些基层组织部门为了体现开展报到工作的决心,部分地区创新提出“三报到”、“四报到”等等。无论是几报到,提法不重要,关键是报到工作要落实到实处,莫要让“报到”成为新一轮“形式主义”受害者,最终演变为社区想甩也甩不掉的“包袱”。 在开展报到工作中,有些单位以工作忙、没时间为借口,不愿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即便有时为了应付考核检查 ,也是事前让社区把报到活动安排好,落实好,开展活动时跑马观花、蜻蜓点水,照片一拍,留影走人。如此,不但未能帮助社区分担工作,反而增加了社区额外的工作量,成为社区名副其实的“包袱”。 部分基层党组织之所以在报到工作中,热衷于走形式主义,其原因在思想上未认识到开展报到工作的重要意义,也是党性不强、觉悟不高的表现。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北京市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该机制的建立为全国以党建引领创新基层治理提供了先进经验,也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中共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新时代下的新作为、新篇章。 各级基层党组织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实际行动落实中央关于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积极作用,让党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基层落地落实,让党组织和党员报到工作真正成为党建统揽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因为有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