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坐标上,“十五五”时期无疑是承前启后、蓄力跃升的关键节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的七大发展目标,既锚定了“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宏伟愿景,更勾勒出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实践路径,彰显了以系统性思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智慧。 战略导向是“十五五”规划的鲜明特质。 面对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与国内转型压力,规划直指“卡脖子”领域与民生痛点,以“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核心抓手,构建起目标与问题双导向的推进体系。从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到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布局,“超常规措施”的部署既体现了突破瓶颈的决心,更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埋下伏笔。数据显示,仅传统产业提质升级一项,未来五年就将释放10万亿元市场空间,这种“巩固优势与补齐短板”并重的思路,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系统观念是统筹发展的方法论精髓。 “十五五”规划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度融合,形成各领域协同推进的发展合力。在经济领域,通过“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双轮驱动,既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又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实现生产要素的全面升级;在生态领域,“碳达峰目标如期实现”与“美丽中国建设”的衔接,彰显了绿色发展的定力;在社会领域,“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的承诺,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种“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辩证统一,确保了现代化建设的平衡性与协调性。 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我们手中。 “十五五”时期的使命,不仅是完成阶段性目标的“攻坚期”,更是为现代化事业夯基垒台的“奠基期”。唯有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改革创新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以系统思维统筹发展与安全,才能在百年变局中把握主动,让2035年的现代化图景从蓝图变为现实。这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也是历史必将见证的荣光。 “十五五”规划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施工图”与“任务书”。它以清晰的战略导向破解发展难题,用系统的布局思维凝聚发展合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搭建起稳固的四梁八柱。只要我们锚定目标、久久为功,在重点领域持续突破、在协同发展中补齐短板,就一定能在这片热土上书写出更加精彩的发展篇章,为2035年目标的实现筑牢坚实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