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中国青年才会有力量,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才能充满希望。”身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新时代青年的担当早已超越单一维度的奉献,成为融合价值坚守、实践创新与技术赋能的立体践行。在民族复兴的赛道上,青年当以信念为舵、以实干为帆、以创新为桨,在时代浪潮中书写无愧于青春的答卷。 坚定价值锚点,在守正中筑牢担当根基。担当的本质是价值选择的自觉践行,新时代青年首先要找准精神坐标。在网络空间,青年博主用AI技术实现八路军老战士“跨时空重逢”,让红色记忆直抵人心;在边疆大地,西部计划志愿者高潮扎根牧区小学,用知识点亮边疆孩子的未来,诠释了“放弃不难,但坚持很酷”的青春信念。面对 “流量至上”的畸形导向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青年更需保持清醒认知,既要做正能量的传播者,用有温度的内容凝聚社会共识,也要做网络生态的守护者,敢于对虚假信息和低俗内容亮剑,让向上向善成为青春最鲜明的底色。 深耕实践沃土,在实干中锤炼担当本领。担当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扎根岗位的默默耕耘。在科技创新前沿,“90 后”航天青年团队勇挑嫦娥六号运载火箭设计重任,用精准计算托举航天梦想;在乡村振兴一线,年轻驻村书记苦练直播带货技能,让田间地头的收获转化为乡亲们的幸福感;在卫国戍边前线,青年官兵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赤诚守护山河无恙。新时代青年的本领锤炼,既要秉持 “十年磨一剑” 的韧劲深耕专业,也要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在科技创新、绿色转型、社会治理等领域经风雨、长才干,让青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绽放光彩。 善用创新赋能,在变革中拓展担当边界。成长于数字时代的青年,对新技术、新业态具有天然敏感度,这正是担当的独特优势。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上,青年创作者用VR技术复刻红色场景、依托数字人开展主题创作,展现了技术赋能的无限可能。青年当善用AI工具优化实践效能,用直播带货激活消费潜能,用虚拟互动拓宽传播边界,但更要清醒认识到技术是手段而非目的。无论是科研攻关中的技术突破,还是基层工作中的模式创新,都应坚持以创意灵感为引领、以价值坚守为底线,让技术红利转化为担当作为的正向动能,在智能变革中抢占发展先机。 时代赋予青年使命,青年回应时代召唤。新时代的青年担当,是新媒体空间里的正能量传播,是基层一线的实干奉献,是科技创新中的勇毅突破。作为接过历史接力棒的一代人,青年唯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坚定信念筑牢根基、以过硬本领支撑实践、以创新思维开拓前行,方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挺膺担当,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书写属于这一代人的青春华章。陈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