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基层治理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作为扎根居民区的社工,我们身处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执行者,更是群众心声的“第一时间”倾听者。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服务居民的实际行动,以改革思维破解基层难题,以开放姿态凝聚治理合力,是我们践行初心使命的必然选择。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而居民区则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这与社工的日常工作高度契合。在我们服务的小区,居住着老住户与新市民、务工人员与高校教师等多元群体,文化生活习惯差异较大,加之停车位紧张、公共空间使用分歧等问题,曾是困扰居民和谐共处的“堵点”。借助全会精神的指引,我们摒弃“一刀切”的管理思路,创新推出“多元议事会”机制,按兴趣偏好、生活需求细分居民代表,邀请物业、辖区单位、文化学者共同参与协商。针对文化习惯差异,我们打造“邻里文化融合站”,既保留老住户喜爱的书法剪纸课堂,也增设新市民欢迎的短视频制作、职业技能分享等活动;面对公共空间使用争议,通过错时规划将社区活动室分为“静区”与“动区”,兼顾阅读学习与健身娱乐需求。这些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仅是宏观层面的制度完善,更体现在基层治理的每一处细微变革中,唯有尊重差异、包容多元,才能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位群众。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而基层的和谐稳定、群众的幸福安康,正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作为社工,我们始终以“为民服务”为核心,将全会精神融入便民利民的具体举措中。针对辖区内新业态从业者较多、无暇照顾子女的问题,我们牵头开设“四点半课堂”,组织志愿者为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和兴趣培养;面对独居老人生活不便的困境,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定期上门探访、代购代办;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打破固有模式,引入“邻里文化节”“社区达人秀”等形式,让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居民增进交流、凝聚情感。这些看似平凡的工作,正是高质量发展在基层的生动体现。我们深知,改革开放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而社工的使命,就是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民忧,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一件件实事中不断提升。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基层社工更要主动担当作为,争当改革的推动者、实践者。在工作中,我们积极探索“社工+志愿者+社会组织”的联动模式,整合各方资源,拓宽服务渠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搭建社区服务平台,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捷服务;借助数字化手段,建立居民需求数据库,实现精准对接、高效服务。同时,我们注重自身能力提升,主动学习全会精神和各项政策法规,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在化解矛盾纠纷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到公平公正、合情合理;在政策宣传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全会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让居民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基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作为居民区社工,我们将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以全会精神为引领,持续深化基层治理改革,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我们或许只是微不足道的“浪花”,但无数基层工作者的点滴努力,终将汇聚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我们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务实的作风,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用实干书写新时代基层社工的责任与担当,让全会精神在居民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浸润到每一位居民的心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