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如同一座明亮的灯塔,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从梅州承载厚重历史的红色纪念园,到洋溢着丰收喜悦的金柚种植基地;从广州充满创新活力的科技创新展厅,到乡村振兴一线热火朝天的奋斗场景,总书记的足迹里始终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而在城市乡村的各个村居,这些宏大部署正转化为一个个具体而微的实践,让改革的红利通过“毛细血管”直达基层,让发展的温度浸润群众心田。 红色基因是社区发展的精神根脉,更是凝聚民心的精神纽带。总书记在叶剑英纪念园强调要“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这一要求在基层村居得到生动践行。许多村居结合党史宣传教育,摒弃传统说教模式,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让红色教育走出课本、走进生活,既筑牢了信仰之基,也拉近了党群距离,为改革发展凝聚起最广泛的思想共识,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产业赋能是乡村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更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总书记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这一论断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梅州南福金柚基地通过科技应用、农文旅融合延伸产业链,让特色农产品成为致富“金果”。乡村立足资源禀赋,既守住了生态底色,又走出了产业融合的新路径,证明乡村不仅是生活空间,更是创业舞台、发展载体,通过激活“微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 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乡村基层都肩负着重要使命。从红色文化的传承到民生服务的升级,从特色产业的培育到志愿服务的践行,基层村居正以“钉钉子”精神,把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当每个村居都能守住红色根脉、筑牢民生底线、激活发展动能,当每个群众都能在改革中收获幸福感、安全感,高质量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也必将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中徐徐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