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区之笔,绘就“十五五”高质量发展民生画卷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在“十四五”规划即将圆满收官之际,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发展锚定了方向。站在历史的关键节点,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肩负着将宏观战略转化为民生温度的重要使命,必须以实际行动绘就“十五五”高质量发展的民生画卷。 一、党建引领,筑牢社区发展“压舱石”。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社区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通过建立“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组织体系,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例如,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社区党委牵头成立“党员攻坚队”,协调居民、物业、施工方三方诉求,推动加装电梯、管线入地等民生工程落地,让群众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 二、民生为本,织密社区服务“保障网”。“十五五”时期,社区需聚焦“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构建全龄友好型服务场景。针对老年群体,可推广“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模式,提供日间照料、健康监测等服务;针对青少年,可打造“四点半课堂”,联合学校、志愿者开展课后托管和素质教育。同时,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目,解决居民身边的“关键小事”,如增设充电桩、改造休闲广场等,让发展成果可感可及。 三、创新驱动,激活社区治理“新动能”。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社区可借助数字化手段提升治理效能,例如开发“智慧社区”平台,集成政务办理、邻里互助、应急响应等功能,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此外,可探索“社区创客空间”,鼓励居民参与文创产品开发、手工艺制作等,培育社区经济新业态。通过创新机制,让社区既有“科技感”又有“烟火气”。 四、共建共享,画好社区发展“同心圆”。人民是发展的主体。社区需搭建居民参与平台,通过“居民议事会”“线上意见征集”等形式,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例如,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可组织居民代表制定分类方案,设立“绿色积分”兑换制度,激发群众主动性。同时,联合辖区企业、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服务,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居民参与”的共治格局。 五、文化赋能,厚植社区精神“根与魂”
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提升,更是精神文化的丰盈。社区可通过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打造“社区博物馆”“非遗传承站”,举办民俗节庆、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增强居民归属感。例如,在传统节日组织“邻里宴”,让居民在共享美食中增进感情,营造“远亲不如近邻”的和谐氛围。 “十五五”的蓝图已经绘就,社区作为落实战略的“最后一公里”,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感,将高质量发展要求转化为居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让我们以社区为纸、以实干为笔,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基层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