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金秋的阳光洒向天安门广场,历史与未来在中国共产党二十届四中全会的闭幕式上交汇。这场关乎民族复兴伟业的盛会,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擘画了新蓝图,更在每位中华儿女心中激荡起奋进新时代的澎湃春潮。作为基层工作者,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在电视机前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当《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通过时,雷鸣般的掌声穿透屏幕,化作滚烫的热流涌遍全身。 全会公报中"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论断,让我瞬间想起父辈们讲述的1978年。从安徽小岗村按下的红手印到今日雄安新区的智慧之城,从"三来一补"的加工车间到北斗卫星的全球组网,改革开放始终是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此刻,当新一轮改革号角吹响,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接过的不仅是历史的接力棒,更是创新突破的火炬。公报提出的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犹如300多颗种子,必将在神州大地长成支撑现代化的参天大树。 最令我动容的是"人民至上"理念贯穿公报始终。当听到要"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时。这些看似宏大的政策,终将化作千家万户餐桌上的笑脸、病床前的安心。正如总书记强调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份决议字里行间跳动的,始终是"人民"二字最温暖的脉搏。 作为数字经济领域的创业者,全会关于"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的部署,让我既感振奋更觉责任。当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写入改革文件,当"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成为国家战略,我们这群在代码世界里奔跑的追光者,突然有了更辽阔的舞台。想起团队正在研发的农业物联网系统,或许正是破解"大国小农"难题的钥匙;那些熬夜调试的智慧工厂代码,终将汇入新型工业化的滚滚洪流。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回望,从嘉兴南湖红船到脱贫攻坚胜利,从"两弹一星"到神舟飞天,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这次全会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首要原则,恰似为现代化巨轮筑牢压舱石。当国际风云变幻、经济转型阵痛交织,这份清醒与坚定,正是我们穿越惊涛骇浪的底气所在。 "改革关头勇者胜,气可鼓而不可泄"。是啊,在民族复兴的赛道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接棒者——科研人员攻克"卡脖子"难题是改革,社区工作者创新治理模式是改革,普通劳动者提升技能也是改革。当十四亿个"我"汇聚成"我们",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画卷,必将在新的改革春天里舒展成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