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拓与前行,是百年大党接续奋斗的壮阔征程,是十四亿人民同心筑梦的伟大实践。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唯有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产业革新、民生共进、生态永续三大领域深耕细作,方能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图景,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东方智慧。 一、破旧立新谋变革,产业革新启新程 产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基所在。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创造跨越,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每一次产业升级都是对发展逻辑的重构与突破。破除路径依赖,需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胆识打破思维定式,在关键领域实现技术自主可控;培育新质动能,当以“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格局布局未来产业,在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赛道抢占先机。产业革新不是推倒重来的颠覆,而是传统与新兴的共生共荣;不是单点突破的偶然,而是系统演进的必然。唯有以战略定力推进结构优化,以开放胸襟拥抱技术变革,方能在全球产业版图中刻下中国坐标。 二、民本为基筑同心,幸福图景焕新颜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追求。从物质丰裕到精神富足,从效率优先到公平共享,民生改善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深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需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倾听群众呼声,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持续发力;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当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理念构建共建共享格局,让每个奋斗者都能通过诚实劳动实现人生价值。民生改善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从“量积累”到“质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始终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标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幸福成为最温暖的底色。 三、天人合一守初心,生态永续绘新卷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从征服自然到尊重自然,从索取资源到守护家园,生态文明理念的升华折射出发展观的深刻变革。践行“两山”理论,需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推进生态保护,让绿水青山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推动绿色转型,当以“抓铁有痕”的力度落实“双碳”目标,在发展中降碳、在降碳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生态治理不是负担,而是机遇;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远之策。当绿色成为生产方式的底色、生活方式的基调、社会文明的底蕴,中国式现代化便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者,机遇永远属于勇于创新者。从革命年代的星火燎原,到建设时期的百废待兴,再到改革岁月的波澜壮阔,接续奋斗始终是破解难题、创造奇迹的“金钥匙”。面向未来,我们既要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又要展现“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豪情。当产业革新的引擎轰鸣作响,当民生共进的阳光洒满大地,当生态永续的画卷徐徐铺展,中国式现代化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为人类探索现代化道路贡献中国方案。这条道路,通向民族复兴的星辰大海;这份答卷,书写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