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iangyq 于 2025-10-20 10:20 编辑
以全过程人民民主激活城市治理的“民主密码”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超大城市治理这场大考中,如何真正让人民群众成为城市发展的积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是关键所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其“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独特优势,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贯通起来,成为破解城市治理难题、提升居民获得感的一把“金钥匙”。 聚焦“全过程”,将民主理念化作治理工具。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要义在于打破“民主即选举”的狭隘认知,将民主精神融入民生治理的每一个环节。这意味着民主不仅体现在选举过程中,更要落实到日常治理的方方面面。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全过程中,都需要建立健全民主参与机制,确保人民群众能够有效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权力监督。通过民主恳谈会、社区议事会、网络议政等多种形式,拓宽民主参与渠道,丰富民主实践形式,使民主治理成为城市工作的常态。特别是在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环境整治等民生关切领域,更要充分发挥民主协商的作用,通过充分的讨论协商凝聚共识,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使各项决策更好地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 健全“支撑链”,使制度优势转为治理效能。推动民主治理落地生根,需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要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完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机制,形成治理合力。要推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更好联系服务群众,完善“两代表一委员”进社区工作机制,使其成为畅通民意表达的重要渠道。同时,要大力推进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依托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开发更多便于群众参与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实现民情民意实时感知、民生诉求及时回应、治理效能精准评估。还要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完善社区公约、居民自治章程等软法规范,培育法治文化,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通过多措并举、多方协同,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民主治理支撑体系,确保人民民主在城市治理中全过程、全方位发挥作用。 突出“获得感”,以民主实践回应人民期待。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不断提升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城市工作的根本标准。在城市治理中,要特别关注“一老一小”、困难群体、新市民等特殊群体的需求,通过民主程序保障其合法权益,促进包容性发展。要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针对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公共服务不均等城市病,通过民主方式汇聚民智、凝聚力量,推动问题有效解决。同时,要建立健全基于群众满意度的治理绩效评价机制,将群众评价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倒逼治理创新和服务改进。只有让人民群众在城市治理中有实实在在的参与感,在生活中感受到真真切切的改善,全过程人民民主才能真正扎根人民、造福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