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往昔征程,方能校准前行坐标。这片土地的色彩,从来不是天赐的画卷。它是在血与火的淬炼中,由无数双布满老茧的手、无数颗滚烫的心共同绘就的。当黑暗笼罩大地时,总有人高举信仰的火把,在枪林弹雨中开辟出生的通道;当民族存亡悬于一线时,总有人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他们中,有在狱中写下绝笔的文人,有在战场上拉响手榴弹的战士,有在隐蔽战线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这些镌刻在民族记忆中的身影,用生命诠释了何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段历史不是尘封的典籍,而是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基因。它教会我们:今日的和平不是理所当然的馈赠,而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筹码。当我们走过繁华的商业街,应想起这里曾是战火纷飞的战场;当我们享受便捷的生活,当思及这背后凝结着几代人的汗水。铭记历史,不是为了沉溺于悲情,而是为了在面对诱惑时保持清醒,在遭遇挫折时坚守信念。正如古语所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只有清楚自己从何处来,才能明白该向何处去。 笃行当下之路,是对历史最深的致敬。先驱者用生命铺就的道路,需要后人用双脚去丈量。这份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要在新的时代语境下,赋予其新的内涵。在实验室里,科学家们夜以继日地攻关,这是对“科技救国”理想的延续;在田间地头,新农人用智慧农业改变传统耕作,这是对“自力更生”精神的创新;在三尺讲台,教师们用新媒体传播知识,这是对“教育兴邦”使命的践行。每个岗位都是历史的接力站,每次选择都是精神的传承点。当程序员为攻克技术难关而废寝忘食时,他们延续的是钱学森等科学家“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担当;当基层干部为扶贫走访千家万户时,他们践行的是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面对国际竞争的风云变幻,我们更要保持战略定力,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答卷。 照亮复兴前程,让精神火炬永不熄灭,一个民族的永续发展,取决于其精神灯塔的明亮程度。红色基因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需要不断注入时代活力的生命体。要让这种精神真正活起来,必须找到与年轻一代的共鸣点。可以通过沉浸式戏剧重现历史场景,让观众在角色扮演中感受信仰的力量;可以开发红色主题的数字游戏,在互动体验中传递价值观;可以创作网络文学和短视频,用年轻人喜爱的语言讲述英雄故事。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种精神的传承。当年轻一代既能仰望星空、胸怀天下,又能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时,当他们既懂得铭记历史、感恩先辈,又勇于开拓创新、引领未来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就一定能破浪前行,驶向更加光明的彼岸。这份精神的火种,必将在代际传递中愈发璀璨,照亮我们走向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