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组织部门改进作风,最核心的是坚持公道正派。这短短数字,精准道出了组织工作的灵魂所在,明确了组工干部必须终身恪守的职业信条。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组工干部作为党的组织路线的具体执行者,更应将公道正派视为生命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成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表率。 筑牢思想根基,让公道正派融入血脉。公道之心,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扎实的理论素养。组工干部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夯实公道正派的思想基石。要坚持常态化党性教育和警示教育,以先进典型为镜,见贤思齐;以反面案例为戒,警钟长鸣。通过深刻的思想洗礼,做到“内无妄思”,才能确保“外无妄动”,使恪守公道成为一种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使组工干部的灵魂深处刻下公正的烙印。 贯穿工作全程,让公道正派落地生根。公道正派不是抽象的口号,必须体现在组织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在选人用人这个关键环节上,要尤为突出公道正派的核心作用。考察评价干部,必须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敢于排除干扰、抵制“说情风”“关系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真正把衡量干部的标尺交给实践和群众。要敢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在是非对错面前旗帜鲜明,坚决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要通过一套精准科学、规范透明的选任机制,把那些真正忠诚干净担当、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优秀干部发现出来、使用起来,让整个干部队伍感受到组织的公平公正,使清风正气在组织系统蔚然成风。 厚植实践沃土,让公道正派蔚然成风。一种风气的形成,既需要个体的自觉,更需要制度的保障和环境的熏陶。要健全民主集中制,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容错纠错等制度机制,用科学的制度体系为敢于坚持原则的组工干部撑腰鼓劲,铲除可能滋生不公的土壤。组工干部自身要率先垂范,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涵养“计利当计天下利”的胸襟,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个人得失,始终保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浩然之气。同时,要敞开大门,主动倾听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真实声音,运用信息化手段畅通监督评判渠道,让组织工作在阳光下运行,使公道正派的形象可感可知、深入人心。公道正派是组织部门的“传家宝”,也是组工干部的形象“名片”。唯有将公道正派贯穿于思想、工作、作风的方方面面,才能不断擦亮组织部门这块“金字招牌”,才能为党的事业选贤任能、集聚英才,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