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强调,作风建设关系人心向背,决定事业成败。针对以形式主义为代表的“四风”问题,需从思想铸魂,实干笃行,制度保障三方面协同发力,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为社会主义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强化思想铸魂,拧紧作风建设“总开关”。思想是行动的基础,筑牢作风根基首要是固本培元,强化理论武装、夯实思想根基。“四风”问题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要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修课、必修课,通过多元方式、线上线下融合,全面推动党员干部读原著、悟原理,深刻把握其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在思想根源上树牢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政绩观,推动党的先进理论入脑入心。将自己的思想党的要求同频共振,掌握其核心要义将其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面对“四风”问题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深化党性锤炼,依托红色教育资源开展沉浸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对照先进典型找差距、明方向,看齐领导干部,学习先进同志,消化身边案例,筑信仰之基、补精神之钙,增强抵制“四风”的政治自觉。 突出实干导向,树立作风建设“硬标尺”。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进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面对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挑战,唯有将作风建设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为民服务和工作实绩上,主动作为、砥砺奋进,才能以自身努力的确定性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于基层干部,将实干落到实处需要从思想、做法、作风进行全面锤炼,坚持“群众满意是第一标准”,将评判权真正交给人民群众。各级领导干部以“赶考”姿态带头攻坚克难,凝聚起磅礴力量,带动广大基层干部奋勇争先,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风成于上,俗化于下”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其在作风建设中的特殊重要性和示范作用,以身作则、带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基层调研、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借“以上率下”的示范效应带动整体作风转变,让作风建设从“抽象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树立作风建设“硬标尺”。 健全长效机制,夯实作风建设“压舱石”。作风建设并非一劳永逸,其难点在于问题的反复性与顽固性。历史经验表明,作风问题具有“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的特点。若缺乏稳定、持久的约束机制,优良作风可能难以真正内化为行为习惯,导致前期努力打折扣。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全局性与稳定性,将有效的实践做法固化为明确规则,为党员干部提供清晰、稳定的行为预期,减少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其核心优势在于其刚性约束力,通过明确的“红线”,让铁规矩真正长出“铁齿”,遏制作风问题的滋生。推动作风建设从制度约束向行动自觉升华,使优良作风成为党员干部的内在追求和行为习惯,实现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常态化。 作风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永远在路上。需以思想铸魂,实干笃行,制度保障三力协同,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破解“四风”顽疾,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持续注入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