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思想之柱石 行实践之征帆 近日,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使用)》正式出版发行。这一纲领性文件的问世,标志着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培训工作进入了体系化、规范化、精准化的新阶段,为全党上下深学细悟、实干笃行提供了权威指南与基本遵循,意义深远,影响重大。 体系化构建,破解碎片化难题,为理论武装树立“定盘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宏阔、博大精深。《大纲》以其“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为核心框架,精心设置二十六门主干课程,每课均明晰教学目的、重点、内容与形式,如同绘制了一幅精准的“理论导航图”。此举有效解决了以往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零散化、选择性理解问题,使各级培训机构教学有标尺、内容无偏差,引导党员干部系统把握理论的全貌与精髓,从整体上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学用性结合,克服“两张皮”现象,为能力提升铺设“转化桥”。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大纲》尤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导向,不仅要求讲清“是什么”,更着力阐明“怎么干”。它推动教学直面现实问题,紧扣发展大局,鼓励运用案例研讨、现场教学等多种方式,引导学员在思考中领悟、在交流中启迪、在实践中验证。这旨在将抽象的理论原则转化为具体的工作思路、务实的工作方法和过硬的工作本领,确保学习成果能够切实运用到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应对风险挑战的实际工作中,实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规范化引领,激发创新性活力,为教学质效注入“强引擎”。《大纲》的出台,既是统一教学标准、确保理论讲授权威性的“规范尺”,也是激励教学改革、打造精品课程的“动员令”。它要求各机构在遵循统一要求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实际与时代发展,深化理论研究阐释,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与方法,构建富有特色和活力的教学体系。这有助于整体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使理论课堂更加生动深刻、引人入胜,从而持续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感染力、实效性,为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坚实支撑。 《大纲》已明,方向已定。当务之急在于狠抓落实,将《大纲》要求不折不扣地融入教学实践,精心组织,务求实效,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