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周年。八十年岁月流转,那段烽火连天的历史依然震撼人心,伟大抗战精神始终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行的精神火炬。征收工作是城市更新的 “先手棋”、民生改善的 “关键招”,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与城市发展大局。年轻征收干部作为推进征收工作的中坚力量,当在新征程上赓续伟大抗战精神,以坚定信念、过硬本领、为民初心,在征收一线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青春答卷。 赓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坚定征收为民的理想信念,书写忠诚担当的青春答卷 抗战时期,面对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以“舍身赴国难” 的担当,筑起抵御外敌的钢铁长城。这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情怀,在新时代征收工作中,便是“征收为民、发展有责” 的使命担当。征收工作不是简单的 “拆旧建新”,而是关乎城市功能提升、民生福祉改善的重要民生工程——它一头连着城市发展的 “大蓝图”,一头系着千家万户的 “小日子”,每一个数据、每一份协议、每一次沟通,都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考验着干部对事业的忠诚。 新征程上,年轻征收干部要把理想信念融入征收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要深刻认识到,征收工作的 “初心” 是让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使命” 是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腾挪空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加强政策学习与党性锤炼,始终把 “为国利民” 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面对复杂矛盾时不退缩、遇到群众不理解时不急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扛起征收工作的责任担当。要从抗战先烈“以身许国”的事迹中汲取力量,把对国家的热爱、对人民的赤诚,转化为做好征收工作的实际行动,让每一次征收都成为传递政策温度、彰显为民初心的过程。 赓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练就善作善成的过硬本领,书写攻坚克难的青春答卷 抗战时期,根据地军民在物资匮乏、环境恶劣的条件下,以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的决心开展大生产运动,将南泥湾从荒原变为良田,用艰苦奋斗攻克了重重难关。如今,征收工作同样面临 “硬骨头”——有的群众对政策理解有偏差,有的家庭情况复杂诉求多元,有的项目时间紧、任务重,每一项挑战都需要 “啃硬骨头” 的勇气和 “解难题” 的智慧,这正是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传承与践行。 年轻征收干部要主动在征收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把艰苦奋斗的精神转化为练就过硬本领的动力。一方面,要 “懂政策”,深入钻研征收法规、补偿标准、安置方案,做到政策烂熟于心、解释精准到位,让群众清楚“为什么征、怎么补、如何安置”,用专业素养赢得群众信任;另一方面,要 “会沟通”,学会换位思考,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能接受的方式,耐心倾听诉求、细致解读政策,把“书面语”变成“家常话”,把“政策条文”变成“民生承诺”。面对复杂问题时,要敢于直面矛盾,多到群众家中走访、多与群众交心谈心,在一次次协调、一遍遍沟通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遇到“卡脖子” 难题时,要发扬斗争精神,不回避、不推诿,主动寻求解决方案,以“钉钉子”精神把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让征收工作在攻坚克难中稳步推进。 赓续“来自人民、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站稳群众至上的工作立场,书写为民造福的青春答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抗战时期,正是因为党始终与人民群众生死与共、血肉相连,才能凝聚起“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粮做军粮”的磅礴力量。征收工作的核心是“人”,本质是“为民”,群众的满意与否,是检验征收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无论是房屋丈量、补偿核算,还是安置选址、后续保障,每一个环节都要围绕群众需求展开,每一项决策都要充分考虑群众利益,这正是“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宗旨在征收工作中的生动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