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迎来了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农民丰收节活动,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举办,核心是通过设立全国性专属节日,提升农民群体的荣誉感、幸福感与获得感,同时推动农业发展、传承农耕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与实际助力,其意义可从多个维度展开: 1. 对农民群体:赋予身份认同与情感归属 提升社会地位:作为首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节日,它打破了农业“弱势”“边缘”的刻板印象,让农民的劳动价值被全国人民看见和尊重,强化了“农民是乡村振兴主力军”的社会认知。 释放情感价值:丰收不仅是物质成果,更是农民一年辛勤付出的见证。节日为农民提供了庆祝劳动成果、分享丰收喜悦的平台,缓解农业生产的辛劳感,增强对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对农业发展:激活产业活力与市场链接 推动农产品产销对接:各地丰收节常伴随农产品展销会、电商直播、采购签约等活动(如山东苹果、陕西猕猴桃的专场推广),直接打通“田间到餐桌”的通道,帮助农民解决销售难题,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引导农业转型升级:节日期间会展示智慧农业(无人机植保、智能温室)、生态农业(有机种植、循环养殖)等新模式,为农民提供学习交流的契机,推动传统农业向高效、绿色、科技化方向发展。 3. 对农耕文化:传承历史根脉与当代创新 保护文化遗产:丰收节期间,各地会举办农耕技艺展示(如水稻插秧比赛、传统农具使用)、民俗活动(如中秋赏月、晒秋、祭祀土地神),让二十四节气、传统农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活态传承。 创新文化表达:通过“丰收主题艺术展”“农民诗歌大赛”“乡村音乐节”等现代形式,将农耕文化与当代审美结合,吸引年轻人关注乡村,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4. 对乡村振兴:凝聚多方力量与长效发展 汇聚社会资源:丰收节成为城市与乡村互动的桥梁,吸引企业投资乡村产业、游客参与乡村旅游(如“丰收采摘游”),带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强化政策落地:节日期间,政府常配套发布惠农政策(如农业补贴、技术培训名额),并通过节日氛围让政策更贴近农民,确保“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等战略落到实处,为乡村振兴奠定物质与制度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