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名片,关乎人心向背与生死存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作风建设锚定方向、注入动力,彰显了党中央以钉钉子精神抓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至今,作风建设已从“破冰”走向“深潜”,唯有坚持常态长效、标本兼治,方能让优良作风成为党的鲜明标识,为事业发展凝聚磅礴力量。
以精准教育筑牢思想堤坝。作风问题根源在思想,抓作风必先抓思想淬炼。“四风”问题的顽固性与反复性,决定了作风教育绝非“一阵风”,而需精准滴灌、久久为功。此次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学查改一体推进的实效证明,只有把理论武装贯穿始终,才能让纪律规矩入脑入心。新提拔干部当系好“第一粒扣子”,年轻干部需筑牢“防火墙”,关键岗位干部要守住“权力关”,通过分层分类的靶向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深处摒弃歪风邪气,将优良作风内化为行动自觉,让“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成为不变遵循。
以严督实查斩断作风顽疾。监督执纪是作风建设的“利剑”,唯有动真碰硬方能斩除顽瘴痼疾。作风问题具有隐蔽性、变异性,稍有松懈便可能死灰复燃,这就要求监督必须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党组织日常监督要“瞪大眼睛”,紧盯违规吃喝、文山会海等突出问题;群众监督要“搭好平台”,让“隐身衣”“障眼法”无处遁形。从速查严处顶风违纪行为,到建立经常性发现问题机制,每一项举措都是对“严的基调不动摇”的生动诠释。唯有让监督穿透力直抵末梢,让违纪代价清晰可感,才能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让作风建设真正长出“牙齿”。
以制度长效巩固建设成果。制度是作风建设的“压舱石”,常态长效关键在制度发力。作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唯有将实践中形成的好经验固化为硬规矩,才能实现从“一时严”到“常态严”的跨越。此次学习教育在补齐制度短板、强化制度执行力上取得显著成效,为长效治理奠定了基础。要进一步完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既明确“负面清单”划清红线,又健全“激励机制”树立导向;既狠抓制度执行避免“稻草人”现象,又推进风腐同查同治铲除滋生土壤。以制度刚性保障作风建设韧性,方能让优良作风在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上不断深化,真正实现“抓常、抓细、抓长”。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常态长效是必由之路。从思想铸魂到监督亮剑,再到制度固本,三者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共同构筑起作风建设的坚固防线。只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与坚定,持续擦亮中央八项规定这块“金字招牌”,就一定能锻造出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党员队伍,让党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在新征程上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