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千年古训,早已将国与家的命运紧密交织。国家如同浩荡长河,家庭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涓涓细流;国家若为参天巨树,家庭便是其深植大地的根系。河流丰沛则支流不枯,巨树繁茂则根须茁壮——此乃“国强则家强”之至理,一部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史,正是这朴素真理最为雄辩的注脚。 历史长卷缓缓展开,国家命运对家庭福祉的深刻塑造力清晰可见。昔有盛唐,国势煊赫,万邦来朝,杜甫笔下“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的丰饶,正是无数家庭安居乐业的生动写照。及至近代,国门被坚船利炮洞穿,山河破碎,风雨如晦,鲁迅先生所痛陈的“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悲怆,又何尝不是国家积贫积弱背景下,千万家庭流离失所、饥寒交迫的缩影?这段血泪交融的历史,以最沉重的方式警示我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国家的独立与强大,家庭的安宁与幸福便如沙滩楼阁,顷刻可倾。 放眼当下,国家发展所带来的磅礴红利,正具体而微地滋润着每一个普通家庭。从纵横交错的高铁网络缩短了游子归家的路途,到全民医保体系减缓了因病致贫的忧虑;从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让无数家庭步入小康,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宜居环境——这一切无不印证着国家之“强”与家庭之“福”的同频共振。正如墨子所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今日中国正以整体性的繁荣,托举起亿万个家庭的梦想。这份“强”与“福”的共生,非天赐恩典,乃是由国家主导的制度优势、持续发展的经济实力与追求和谐的社会政策共同编织而成的安全网络,它让个体奋斗得以乘国运之风帆,抵达更远彼岸。 《礼记·大学》有云:“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揭示的正是这种由微至著、又由宏入微的辩证循环。每一个家庭的勤勉、正直与创新,都是国家大厦坚固的基石;而一个强大的国家,则为之提供免于恐惧的自由、得以发展的机会与值得期许的未来。这种双向滋养,共同编织了国与家之间牢不可破的命运纽带。 “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国强则家强”并非一句空洞口号,它是历史淬炼出的智慧结晶,是当下我们正在亲历的现实,更是面向未来的坚定信念。这份信念呼唤着我们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以家庭梦想绘就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当亿万细流汇聚成奔腾向海的力量,则家园之幸、国运之昌,必将如日月之恒,如辰宿之列张,光耀千秋,永续不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