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健全常态化推进机制作出部署。《意见》为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明确了方向与抓手,要求在体制机制、流程重塑、数据赋能、协同治理等方面系统发力。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文件精神转化为工作自觉与实践动力,把群众和企业的“关键小事”当作谋事干事的“头等大事”,以更优的制度供给、更实的工作举措、更强的执行闭环,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营商环境底色更亮。 服务理念要再校准,精准对接群众所需所盼。政务服务的价值在于解决问题、疏通堵点,态度决定温度、理念决定尺度。要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建立“需求—事项—场景”贯通机制,把群众反映集成为需求清单,把高频刚需细化为颗粒化事项,把不同群体转化为标准化场景,推动“一件事一次办、就近办、掌上办”。无论是新生儿落地后的全链条联办,还是老年人社保认证的适老化优化,抑或企业开办的压时提速,都是将“方便群众”落在流程、体现在体验。唯有把“满意不满意”作为最终标尺,把“办成事”作为硬核导向,才能让政务服务既见态度更显温度。 提速增效要靠协同,精准汇聚部门与数据合力。打破“信息孤岛”和“部门壁垒”,关键在共享、核心在重构。要以目录清单为牵引,推动电子证照互认、数据资源共享,构建安全可控、统一规范的数据底座,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同时用数字技术重塑业务流程,推动关联事项“打包办、一次告知、联动办”,如不动产交易与水电气暖过户联办、企业开办与刻章发票开户一体化、跨地区户籍变更与医保社保接续协同等,通过流程再造把多头跑变成一窗通、跨域办。只有把“各吹各的号”变为“同频共振”,让系统思维落在系统集成,才能把“加速度”变成新常态。 执行攻坚要更有力,精心增进民生福祉。政策生命在执行、改革成效看落实。要健全“办不成事”反映与闭环处置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难点堵点建立台账、挂牌督办、限时销号;完善考核评价,把“办成事率”“群众满意度”“承诺兑现度”纳入绩效考核和营商环境评价,推动比学赶超、赛马争先;加强能力作风建设,常态化开展业务培训与数字素养提升,打造懂流程、会协同、精业务的专业队伍,同时健全容错纠错与正向激励,激发干部担当作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钉钉子”的韧劲抓落实,确保每一项部署落地见效,让“高效办成一件事”成为新时代政务服务的鲜明标识与金色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