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回复: 0

破形式枷锁,赋基层新能 ——读《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有感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28

主题

0

回帖

150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50
发表于 昨天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如同顽固的藤蔓,缠绕着基层治理的根基,消耗着党员干部的精力,更阻碍着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地生根。2025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党内法规的刚性约束,为基层松绑减负、赋能增效,读罢全文,我深感振奋,更觉责任重大。
一、制度之剑,斩断形式主义虚根
《若干规定》的出台,是党中央以“钉钉子精神”纠治作风顽疾的又一重大举措。从“严控文件数量”到“提升文件质量”,从“严控会议规模”到“提升会议效率”,每一条规定都直指形式主义的“病灶”。例如,文件字数限制的细化,让“长篇大论”的官样文章失去生存空间;会议发言时间的严格管控,让“表态式发言”无处遁形。更值得关注的是,规定明确“考核应当化繁为简,不搞‘千分制’”,这一条款直击基层考核“指标膨胀”的痛点。某地曾因“千分制”考核,导致乡镇干部每天忙于填表报数,甚至出现“一个村要准备200多本台账”的荒诞现象。如今,《若干规定》以制度刚性破除“繁琐哲学”,让基层干部从“材料堆”中解放出来,真正回归服务群众的本职。
二、权责明晰,筑牢基层治理基石
基层负担重的根源,往往在于权责失衡、责任转嫁。《若干规定》通过“规范明晰基层权责”专章,为基层治理划清“责任田”。其中,“省级党委和政府指导建立乡镇(街道)职责清单”的规定,具有突破性意义。过去,一些部门以“属地管理”为名,将本应由自身承担的任务转嫁给基层,导致乡镇“小马拉大车”。如今,清单制度明确“法无授权不可为”,部门不得随意向基层派任务、要材料,更不能以“挂牌督办”“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变相考核。某省试点推行职责清单后,乡镇需承接的上级事项减少40%,基层干部得以将更多精力投入乡村振兴、民生服务等核心工作。
三、数字赋能,警惕技术异化新马甲
在数字化浪潮中,形式主义也披上了“技术外衣”。《若干规定》首次对政务APP、工作群组等作出规范,要求“清理整合面向基层的政务应用程序,防止功能异化”。这一条款直击基层痛点:某社区干部曾同时使用20多个APP,每天需在群里“打卡”“点赞”,甚至要自费购买流量完成“学习任务”。如今,规定明确“不得强制要求安装、打卡、排名”,让技术真正回归服务工具的本质。同时,通过“严控借调干部”条款,防止上级机关以“数字化专班”等名义变相抽调基层骨干,确保基层队伍稳定。
四、长效机制,涵养担当作为新生态
减负不是“一阵风”,而是需要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若干规定》通过“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规范创建示范活动”等章节,构建起“源头防控—过程监管—结果运用”的全链条机制。例如,规定“除应急类事项外,每个省全年平均每月接受实地督查不超过1次”,从频次上为基层“减负”;同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统筹追责问责和容错纠错”,从制度上为干部“撑腰”。这种“松绑”与“赋能”并重的导向,让基层干部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治大国若烹小鲜。基层治理的精细度,关乎国家治理的效能。《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的出台,是党中央以自我革命精神推进作风建设的生动实践。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既要当好规定的执行者,更要成为基层减负的监督者、赋能的推动者。唯有如此,才能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书写更多为民实绩




上一篇:深调研解民忧 强治理促发展
下一篇:听“民声”得“民生”,聚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8-22 00:23 , Processed in 0.502865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