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回复: 0

破形式之茧 筑实干之基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61

主题

0

回帖

257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257
发表于 2025-8-14 08: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政令烦苛,则民力困;赋敛过重,则民财竭。”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的警示穿越千年,直指形式主义之弊。2025年8月,中办、国办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21条硬核举措为基层松绑赋能。作为现龙村的组织委员,我亲历基层治理的痛点与变革,深感这一规定如春风化雨,既解了基层干部的“燃眉之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
一、破“文山会海”,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
“文山高百尺,会海深千寻。”曾几何时,基层干部被困在“材料堆”与“会议场”中难以脱身。某镇曾统计,全年需上报的表格多达127类,涉及23个部门,部分数据重复填报率超60%;某村支部书记一年参会超200次,真正用于走访群众的时间不足三分之一。这些数据印证了《规定》中“严控文件数量”“严控会议规模”的紧迫性。
《规定》明确要求,地方和部门文件一般不超过5000字,专项工作文件不超过4000字;中央部门工作会议不安排市县及以下单位参会。这一“瘦身”之举,让基层干部从“笔杆子”回归“泥腿子”。正如《孟子》所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当干部的精力从“纸上”转向“地上”,从“会场”走向“田埂”,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才能真正打通。
二、斩“督查乱象”,让考核回归“实绩导向”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考核如山,形式翻新。”过去,督查检查考核的“变种”让基层苦不堪言:某县为迎接“安全生产示范县”检查,要求村村制作“迎检档案”,每本厚达300页,耗资数万元;某镇为完成“学习笔记评比”,强制干部每日抄写文件3小时,笔记字数与绩效挂钩。这些“痕迹主义”的闹剧,恰如《庄子》所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考核的初衷被异化为形式主义的“表演”。
《规定》直指病灶:不得将“拍照留痕”“制作笔记”作为评判标准;不得工作刚部署就督查;不得随意设置“一票否决”事项。这些条款与《论语》中“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智慧一脉相承——考核的标尺应丈量实绩,而非材料厚度;评价的砝码应倾向群众口碑,而非台账数量。
三、固“减负长效”,让实干精神“薪火相传”
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减负需“破立并举”。《规定》不仅提出“当下改”的举措,更构建“长久立”的机制:通过“规范借调干部”防止基层“抽血式”用人,通过“清理政务APP”破解“指尖上的负担”,通过“明晰基层权责”杜绝“责任甩锅”。这些制度设计,恰如《周易》所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只有以制度刚性守护基层减负成果,才能避免“一阵风”“走过场”。
更令人振奋的是,《规定》强调“统筹减负与赋能”。当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当考核指挥棒转向实干导向,他们便能如《诗经》所赞:“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产业振兴中深耕细作,在乡村治理中创新突破,在服务群众中倾注真情。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汉朝荀悦在《申鉴》中的箴言,恰是整治形式主义的千年回响。从《规定》的出台到基层的实践,我们看到了党中央破除顽疾的决心,更感受到了实干精神的回归。作为基层干部,我们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胸怀,以“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将减负的“红利”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在乡村振兴的广袤田野上,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耕耘诗篇”。





上一篇:重视人才 优待人才 保护人才
下一篇:人才建设助发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8-22 09:09 , Processed in 0.163716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