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现代化的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城市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提供了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 创新是现代化城市最显著的特质之一。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实践证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要转变城市发展动力,更加注重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精心培育创新生态,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布局建设。 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要牢牢把握人民城市的根本属性和价值追求,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坚持把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系统谋划,坚持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在准确定位中实现内涵式发展,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完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完善城市风貌管理制度,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城市因人口、资源和经济活动高度密集,安全风险显著增加。城市越是向前发展,越要牢牢守住安全底线,这是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题中之义。安全可靠是韧性城市的突出特征,要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健康安全保障能力。强化城市自然灾害防治,统筹城市防洪体系和内涝治理,做好地震、洪水等城市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处置,有效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要坚持底线思维,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强化风险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把安全发展理念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发展、治理全过程。 推进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建设,既要见事见物,更要见思想见精神,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贯穿文明城市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各个环节、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塑造城市之魂,培育城市之德。广泛开展文明社会风尚行动,加强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教育引导,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使文明城市成为市民文明有礼、人际关系和谐、公共秩序井然、社会风尚良好的标杆。准确把握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以人民为中心厚植城市文明之根,推进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持续提升,铸牢城市文明之魂,让文明春风滋养城市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