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5|回复: 0

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251

主题

0

回帖

819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819
发表于 2025-7-30 10: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望历史长河,青春的力量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动力。习近平总书记以其深刻的青春观,为新时代青年指明了前行的方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青春之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强调了立志对于青年成长的重要性。历史上,无数青年才俊在青春年华便立下远大志向,以坚定的信念引领人生航向。从马克思17岁写下《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到毛泽东自称“二十八画生”参加中共一大,再到习近平28岁毅然离开中央军委办公厅秘书岗位,赴正定基层任职,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何为“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新时代青年,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更应立下鸿鹄之志,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紧密相连。无论是投身科技创新的前沿,还是扎根乡村振兴的田野;无论是守护绿水青山的生态,还是服务人民群众的一线,都应以青春之名,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奋斗篇章。
青春之行: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知物由学”,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古语,告诫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然而,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力量。青年习近平在陕北插队时,手不释卷,徒步三十里借书,效仿《怎么办?》中的主人公磨炼意志,这种求知若渴的精神,为他日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时代青年,更应将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做到知行合一。在基层一线锤炼本领,在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论是参与社会调研,还是投身志愿服务;无论是开展科技创新,还是推动文化传承,都应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青春之彩:自找苦吃,勇做先锋。
“青春怎样出彩?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道出了青春的真谛。在梁家河,青年习近平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扛起了重担,闯过了“五关”,锤炼了意志。这种“自找苦吃”的精神,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挑战,更是对青春价值的升华。
新时代青年,面对物质条件的极大丰富,更应警惕“躺平”“内卷”等消极心态的侵蚀。要敢于走出舒适区,勇于接受挑战,在困难中磨砺意志,在挫折中成长成才。无论是投身科技创新的浪潮,还是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无论是引领文化潮流的新风尚,还是守护绿水青山的责任田,都应以“自找苦吃”的勇气,勇做时代的先锋,让青春在奋斗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青春之责:担当使命,舍我其谁。
“黄金年华,献给黄金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的寄望鼓舞人心,强调了新时代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责任与担当。从旧中国到新中国,从新青年到新时代青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新时代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要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以“责任担当,舍我其谁”的气概,积极投身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中去。无论是面对国际风云变幻的挑战,还是应对国内改革发展的难题;无论是推动科技创新的突破,还是促进社会和谐的进步,都应以青春之名,担当起属于这个时代的责任与使命。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让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青春观为指引,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自找苦吃,勇做先锋;担当使命,舍我其谁。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共同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华章!





上一篇:让青春在新征程中绽放绚丽之花
下一篇:以青春之我,逐强国之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投稿必读
1、任何抄袭文章禁止投稿,所有稿件必须原创,一经发现文章涉嫌抄袭,全网通报,并且永久拉黑
2、机动记者组即单位账号,在为本单位同事投稿时,务必确认该稿件是原创,如非原创本网将依法协助原著作者追究法律责任,并全网通报
3、独家专投版块稿件,均默认为作者只投稿时评在线一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请各位作者自觉遵守相关法律。 5、时政评论只能投稿到独家专投区,请勿投稿到其它任何板块,新闻稿件请投稿到新闻板块专区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绿益添商城 ( 渝ICP备16004013号-3 )

GMT+8, 2025-8-27 06:20 , Processed in 0.183119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