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92岁的游本昌老师站在党旗下,举起右拳庄严宣誓时,无数年轻网友在屏幕前红了眼眶。这位用一生诠释“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的老艺术家,在2025年“七一”前夕,终于实现了跨越七十年的入党心愿。从《济公》中疯癫却慈悲的“鞋儿破、帽儿破”,到党旗下身姿挺拔的“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游本昌老师用行动告诉我们:信仰从未与年龄相关,它是一生追寻的光,是永不熄灭的火。 对许多80、90后而言,游本昌是童年记忆里那个手持破蒲扇、笑骂人间的“济公”。他用夸张的表演传递善意,用荒诞的情节讽刺现实,让“济公”成为几代人心中正义与智慧的化身。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塑造了无数经典角色的艺术家,心中始终燃烧着一团更炽热的火焰——对党的忠诚与向往。 “我早有入党心愿,但总觉得自己尚未达到党员条件。”游本昌老师曾在采访中坦言。这份谦卑与自省,让无数年轻网友动容。在流量至上的时代,有人追求速成,有人沉迷名利,而游本昌却用七十年时间打磨演技,用一辈子叩问初心。他让我们看到:真正的艺术家,不仅要用作品温暖人心,更要用信仰砥砺品格。 2024年初,91岁的游本昌郑重递交入党申请书;2025年5月,他成为中共预备党员。这一消息冲上热搜时,有网友评论:“原来追梦,真的不分早晚。” 在“35岁危机”“职场内卷”充斥网络的今天,游本昌老师的故事如同一股清流。他没有被“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的框架束缚,而是用行动证明:只要心怀热忱,人生永远有新的可能。他的经历让年轻一代明白:年龄从不是限制,自我设限才是;真正的成长,是敢于突破舒适区,是永远保持对理想的赤诚。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工作者,我们或许无法复制游本昌老师的艺术成就,但可以从他的精神中汲取力量: 游本昌老师为演好“济公”,曾住进寺庙体验生活;为塑造孔乙己,他反复研读鲁迅原著。这种对艺术的极致追求,正是当代年轻人最需要的“工匠精神”。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唯有沉下心来、精益求精,才能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凡。 游本昌老师七十年如一日地追求入党,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种纯粹的信仰,恰是抵御浮躁时代的良药。年轻工作者当以他为镜,在工作中少一些功利计较,多一些责任担当,让个人价值与社会需求同频共振。 从话剧舞台到电视荧屏,从演员到预备党员,游本昌老师始终保持着“归零心态”。他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这提醒我们:在知识更新加速的今天,唯有保持空杯心态,持续学习、勇于突破,才能跟上时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