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 12 月,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开启了新时代作风建设的新篇章。十余年来,从 “关键少数” 带头示范到全党上下共同行动,从文件学习到实践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已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推动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社情民风为之一振。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唯有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践行自觉,才能让作风建设在新实践中持续焕发活力。 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筑牢作风建设的思想根基。八项规定虽只有短短 600 余字,却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内涵与实践智慧。它直指 “四风” 问题病灶,从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规范出访活动等具体事项入手,为党员干部划定了行为标尺。学习其精神,不仅要熟知条文内容,更要领会背后的政治立场 ——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摒弃特权思想、官僚作风;把握其时代价值 —— 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破解管党治党宽松软难题,为全面从严治党奠定坚实基础。近年来,各级党组织通过专题学习、案例研讨、警示教育等形式,推动八项规定精神入脑入心,让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等理念成为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为践行环节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从学习到践行的跨越,是作风建设落地生根的关键。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八项规定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具体行动中。多地探索形成 “学、查、改、评” 闭环机制:通过对照规定自查自纠,聚焦公款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将落实情况纳入干部考核体系,与评先评优、晋升任用直接挂钩;运用大数据监督手段,对 “公车私用”“违规发放津贴” 等隐形变异问题精准画像。某省推行 “无会周”“无文日”,将会议数量压缩 40%,让干部有更多时间深入基层;某央企建立 “阳光采购” 平台,斩断利益输送链条,仅 2024 年就节约成本超 3 亿元。这些实践印证了一个道理:唯有把学习成果转化为 “马上就办” 的执行力、“枝叶总关情” 的为民情,才能让群众感受到作风转变的实效。 践行八项规定精神,需要在新实践中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当前,作风问题隐形变异现象仍存,如 “电子红包”“快递送礼” 等新形式,考验着治理智慧。这要求我们既要保持 “永远在路上” 的坚韧,又要创新实践路径。一方面,健全长效机制,将实践中形成的好经验固化为制度,如公务接待清单制度、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等;另一方面,拓宽监督渠道,通过 “随手拍”“一键举报” 等方式激活群众监督力量,让 “四风” 问题无处遁形。更重要的是,要将作风建设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中心工作结合,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锤炼干部作风。正如某地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干部带头蹲点调研,现场解决施工扰民、资金短缺等问题,让群众切实体会到作风转变带来的获得感。 从纸面学习到躬身实践,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引领的作风建设,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它改变的不仅是党员干部的行为方式,更重塑着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新征程上,唯有持续以学促行、以行践学,让优良作风成为常态、化为自觉,才能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不竭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