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温暖人心的消息在文艺界与全社会引发广泛共鸣:92岁高龄的表演艺术家游本昌同志正式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委托中央组织部负责同志向他转达勉励与问候。这不仅是游本昌个人政治生命中的高光时刻,更是一堂生动的信仰教育课,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树立了精神标杆。作为社区工作者,我们虽身处基层服务一线,但文艺事业与社区建设同属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基石。游本昌同志的入党故事,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初心的坚守与时代的召唤。 一、信仰之光:从“济公”到党员,70年艺术人生的精神升华游本昌的艺术生涯,是一部用生命诠释“德艺双馨”的教科书。从1933年出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到在话剧舞台上默默耕耘数十载;从《济公》中“鞋儿破、帽儿破”的经典形象,到《繁花》里运筹帷幄的“爷叔”,他以精湛的演技塑造了无数深入人心的角色,更以谦逊低调的品格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赞誉。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位耄耋老人心中始终燃烧着一团炽热的火焰——对党的忠诚与向往。 “我早有入党心愿,但总觉得自己尚未达到党员条件。”游本昌的这句话,道出了老一辈艺术家对信仰的敬畏与追求。他深知,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为此,他以近乎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在艺术创作中坚守人民立场,拒绝商业化诱惑;在生活中严于律己,热心公益事业;即使年过九旬,仍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作品传递正能量。2024年初,他郑重递交入党申请书;2025年“七一”前夕,面对党旗庄严宣誓。这一刻,他等待了70余年,也践行了70余年。 游本昌的入党历程,诠释了信仰的真谛:信仰不是一时冲动的口号,而是终身践行的承诺;不是索取特权的资本,而是奉献社会的动力。正如他在宣誓仪式上所说:“党员身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要用余生践行入党誓言,为文艺事业奋斗到底!” 二、初心如磐: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与社区建设的共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游本昌同志的入党,正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响应党的号召、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缩影。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文艺创作与社区服务的共通之处——都需扎根人民、服务人民。 在社区工作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场景:老年居民渴望文化滋养,青少年需要艺术启蒙,邻里关系需要文艺活动来增进。而文艺工作者恰是连接这些需求的桥梁。游本昌同志的艺术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启示: 1. 以人民为中心创作:他塑造的济公、爷叔等角色,无一不是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反映普通人的喜怒哀乐。社区文艺活动也应如此,通过挖掘居民故事、传承本土文化,让艺术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2. 用作品传递价值观:游本昌的作品始终弘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社区可通过组织红色电影放映、家风故事分享等活动,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作为高龄入党者,游本昌用行动证明“信仰不分年龄,奉献无关岗位”。社区可邀请文艺工作者担任志愿者,通过开展公益讲座、艺术培训等,激发居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 三、时代召唤:以信仰之力共筑文化强国梦当前,我国正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征程。从游本昌入党事件中,我们更应清醒认识到:文艺事业的繁荣,离不开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队伍;社区文化的兴盛,同样需要更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参与者。 作为社区工作者,我们肩负着以下使命: 1. 搭建平台,凝聚文艺力量:联合辖区文艺团体、学校、企业,打造“社区文化联盟”,定期举办文艺汇演、展览等活动,让居民成为文化建设的主体。 2. 创新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借鉴游本昌“用小人物反映大时代”的创作理念,鼓励居民通过短视频、微电影等形式记录身边变化,展现社区治理成果。 3. 强化教育,厚植家国情怀:结合重要节点,开展“红色经典诵读”“非遗传承体验”等活动,让居民在参与中增强文化自信。 游本昌同志的入党,是一曲信仰的赞歌,更是一面时代的镜子。它映照出老一辈艺术家的赤子之心,也照亮了新时代文艺工作者与社区建设者的前行之路。让我们以他为榜样,无论身处舞台还是社区,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信仰之光点亮文化星空,用实际行动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