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当好人民公仆,需从以下方面践行使命,以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 一、 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定力 以党的理论武装头脑,始终将“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在大是大非前立场坚定。无论面对何种挑战,都需牢记初心使命,将个人追求融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中,以政治定力确保行动方向不偏航。 二、 坚持求真务实,践行“十五字诀” 摒弃“唯上唯书”的教条主义,深入基层调研,用“交换、比较、反复”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比如,制定政策前走访群众听需求,决策时多方论证利弊,确保工作贴合实际。像陈云同志强调的“唯实”,就是要让每一项举措都经得起实践检验。 三、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主动走进社区、乡村,倾听民生痛点。例如,通过蹲点调研、接访座谈等方式,了解就业、教育、医疗等切身需求,把“办实事”落在具体行动上,而非停留在口号。同时,对群众反馈的问题及时回应,用“马上办”的效率传递关怀。 四、 加强学习,提升服务能力 立足岗位需求,主动学习政策理论、专业知识和群众工作方法。比如,基层干部可学习乡村振兴政策与农业技术,窗口工作人员钻研便民服务流程优化。此外,从群众实践中汲取智慧,在解决矛盾中积累经验,让能力成长跟上时代需求。 五、严守纪律,廉洁奉公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坚决抵制权力滥用。时刻警醒“微腐败”风险,如在项目审批、民生资金发放中坚守程序正义,不碰红线。以“慎独”精神约束自身,用清正廉洁的形象赢得群众信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六、勇于担当,善于解决实际问题 面对急难险重任务不推诿,比如在防汛救灾、疫情防控中冲锋在前;面对复杂矛盾不回避,如主动化解邻里纠纷、企业劳资问题。同时,讲究工作方法,用“解剖麻雀”的细致找准症结,以创新思路破局,把“难题”变成“实事”,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 当好人民公仆,需以信念为基、以务实为要、以群众为上,在学习中强本领,在纪律中守底线,在担当中见实效——如此,才能将“公仆”二字刻在群众心坎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