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和事业兴衰。基层社区干部身处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其一言一行代表着党的形象,关乎民心所向。当前,全党正深入开展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广大社区干部必须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融入“学查改”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以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和“零容忍”的鲜明态度,筑牢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特别是要坚决整治违规吃喝等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顽疾。 作风问题的根源在于思想。部分社区干部存在的“人情难却”“基层特殊”“吃点喝点不算啥”等模糊认识,本质上是理想信念“总开关”松动、宗旨意识淡化的表现。因此,必须把加强思想教育作为首要任务,组织社区干部深学细悟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以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党内法规的核心要义。要紧密结合基层工作实际,选取违规接受居民宴请、在管理服务对象食堂用餐等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大家深刻认识到违规吃喝绝非小事小节,其背后潜藏着脱离群众、权力异化的巨大风险,从而牢固树立“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的纪律意识和“为民用权、廉洁用权”的自觉追求,从思想深处清除错误观念的土壤。 刹住吃喝歪风,既要靠雷霆手段的“当下改”,更要着眼长效机制的“长久立”,做到标本兼治。制度执行必须刚性有力。社区要严格落实“零招待”或限额接待制度,每一笔公务接待费用都必须附上详细清单、参与人员名单及合规事由说明,并纳入居务公开范围,主动接受居民评议监督。推广使用公务卡结算,最大限度减少现金支付的模糊空间,让每一分钱都花在明处。要层层压实主体责任,社区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必须把作风建设牢牢抓在手上,将其纳入干部绩效考核的“硬指标”,破除所谓的“基层特殊论”。对管辖范围内违规吃喝问题多发频发的,要严肃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反腐败斗争没有休止符。社区干部身处街巷阡陌,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唯有以“钉钉子”的精神,持续加固作风堤坝,时刻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韧劲,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才能真正做到“脚下沾满泥土,心中装着群众”,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清廉本色和实实在在的为民服务,在基层一线筑牢党的执政根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汇聚最深厚、最坚实的社区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