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的两起党员干部违规吃喝典型案例,再次为全体公职人员敲响警钟。违规吃喝看似是“小节”,实则是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容易滋生腐败、破坏政治生态。党员干部必须时刻绷紧纪律之弦,认清违规吃喝的危害性,坚决抵制各种变相宴请,防止在推杯换盏中迷失方向,在人情往来中丧失原则。 违规吃喝的本质是权力滥用,必须坚决遏制。 违规吃喝的核心在于利用职务便利谋取私利,或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无论是接受管理服务对象的宴请,还是借公务之名行吃喝之实,本质上都是公权私用、利益交换的表现。一些干部在“人情世故”的幌子下放松警惕,最终被“围猎”,甚至滑向违纪违法的深渊。因此,必须从思想上筑牢防线,认清"饭局"背后的风险,坚决不碰纪律红线。 违规吃喝的形式隐蔽多样,必须精准识别。 随着作风建设不断深入,违规吃喝的手段也在翻新,如转入私人会所、拆分报销、变相安排夜宵等。中纪委列出的“8种去不得的饭局”和“12种需警惕的饭局”,为党员干部提供了明确的判断标准。无论是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宴请,还是借同学会、老乡会之名行吃喝之实,只要涉及利益输送或公款消费,均属违规。党员干部必须擦亮眼睛,避免陷入“人情陷阱”,做到不该吃的坚决不吃、不该去的坚决不去。 整治违规吃喝需多管齐下,形成长效震慑。 防止“舌尖上的腐败”,既要靠党员干部自律,也要靠制度约束和监督执纪。各级党组织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对公务接待、财务报销的规范管理;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对顶风违纪行为严肃查处,形成强大震慑。同时,党员干部要自觉净化社交圈,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真正让纪律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违规吃喝问题必须常抓不懈。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吃人嘴软,拿人手短”的古训,坚决抵制违规吃喝,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唯有守住“饭局”底线,才能筑牢廉洁防线,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