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成为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历史性交汇,我国正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擎,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一、强化战略引领,构建科技创新生态体系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年来,党中央将科技创新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创新政策体系,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修订后,明确支持重大原创性研究;多地建立高能级研发平台,如北京怀柔科学城、合肥超导托卡马克装置集群等,为原始创新提供“硬支撑”。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有效量达134.9万件。辽宁锦州通过“领军人才+创新企业”模式,实现规上工业企业与博士对接全覆盖,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高新技术企业244家。这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二、面向全球竞争,打造开放创新高地 科技自立自强不意味着闭门造车,而是要在开放中提升竞争力。在单边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我国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并重,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共建研发平台等方式,推动全球创新资源互联互通。 区域协同发展亦展现新格局。长三角共建G60科创走廊,京津冀联合攻关芯片材料“卡脖子”技术,粤港澳大湾区聚焦人工智能与生物医药,形成“多点突破、全域联动”的创新网络。 三:以创新驱动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科技创新已成为中国经济爬坡过坎、迈向中高端的关键支撑。我国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动能、构建创新生态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中国科技正以铿锵步伐迈向世界舞台中央。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未来,需继续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完善创新生态、突破技术瓶颈、深化改革开放,让科技创新这个“最大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不竭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