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战略擘画,深刻揭示了强国建设的系统逻辑。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既需全党全社会同向发力的政治自觉,更需把握三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的辩证关系。 筑牢教育强国根基,夯实现代化建设战略支点。“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标注了教育在民族复兴中的根本地位。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根本方向,将“五育并举”贯穿人才培养全链条,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中厚植家国情怀。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体系,让“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始终闪耀真理光芒。正如总书记强调的“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唯有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才能在百年变局中筑牢民族复兴的根基。 激活科技强国动能,锻造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科学论断,指明了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要坚持“四个面向”战略方向,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在基础研究“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协同发力。要把握“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的深刻内涵,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让“从0到1”的原始创新与“从1到N”的产业突破相得益彰。这种“非对称”赶超的科技发展路径,生动诠释了总书记“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战略远见,为破解“卡脖子”难题提供了方法论指引。 凝聚人才强国合力,构建近悦远来发展生态。“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的深邃思考,揭示了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的桎梏,构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制度环境。要践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开放理念,既以“揭榜挂帅”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又以“赛马机制”培育战略科学家梯队,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智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充分涌流。这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治理智慧,正是总书记“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重要论述的实践转化。 “全党全社会都要把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为共同责任。”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海党员干部须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为行动纲领,深刻把握“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系统思维。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在筑牢教育根基中培育“千帆竞发”的创新力量,在突破科技瓶颈中锻造“自立自强”的硬核实力,在厚植人才沃土中汇聚“万马奔腾”的生动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