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三农”根基,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为“三农”发展指明方向,其内容涵盖粮食安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多个关键领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坚实基础。深入研读文件,我们能清晰看到乡村全面振兴的光明前景。 保障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文件强调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力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任务。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关乎国计民生。近年来,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加剧,不稳定因素增多,在此背景下,我国严守耕地红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例如,东北地区大力推广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通过秸秆还田、深松整地等措施,提升耕地质量,有效提高了粮食产量。同时,推进农业科技协同攻关,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为粮食增产注入科技动力。只有牢牢端稳中国饭碗,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稳定的物质保障。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致贫,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文件提出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帮扶制度。一些曾经的贫困县,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脱贫后,持续加大对帮扶产业的支持力度。像陕西柞水,凭借木耳产业走上致富路,后续不断拓展产业链,开发木耳深加工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稳定脱贫人口就业和收入。此外,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时间检验,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文件鼓励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少地方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如山东寿光,以蔬菜产业为核心,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同时,通过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发展农村电商、民宿经济等新业态,为农民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只有让农民的钱包鼓起来,乡村振兴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行动指南。在实施过程中,各级政府应强化责任担当,因地制宜落实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村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定能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