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形式主义要持续发力 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基层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承担着落实政策、服务群众的关键任务。然而,形式主义的顽疾如影随形,给基层工作带来沉重负担,严重阻碍了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因此,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需紧扣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执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这是关键遵循。聚焦重点任务,深化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才能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整治工作成效。只有从制度层面发力,以文件和规定为指引,才能让整治工作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紧盯突出问题一抓到底,把基层的“痛点”作为整治的“靶点”,是为基层减负的直接路径。文件会议过多过滥,督查检查考核繁杂无序,“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泛滥,这些问题严重消耗基层干部的精力,必须坚决整治。精简文件会议,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清理不必要的“指尖应用”,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和“指尖忙碌”中解脱出来,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同时,大力整治“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这些违背正确政绩观的行为,不仅浪费公共资源,更损害政府公信力,持续整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是维护群众利益、重塑政府形象的必然要求。 加大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若干规定》典型问题的核查通报力度,压实整改责任,强化跟踪指导,推进系统整改、源头治理,是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对违规行为零容忍,以严肃的问责形成有力震慑,让心存侥幸者不敢为、不能为。在整改过程中,要坚决杜绝整改中的形式主义,防止问题反弹回潮,真正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 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是从根本上解决形式主义问题的长效之策。健全有利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考核评价体系,让考核更加科学合理,注重工作实绩,避免过度留痕、过度注重形式的考核方式,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完善借调基层干部严管严控长效机制,防止基层干部被随意借调,保障基层工作力量。 持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多措并举推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把各项作风要求内化为日常的言行准则,是整治形式主义的思想根基。通过教育引导,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形式主义的危害,增强反对形式主义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从内心深处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以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为基层发展贡献力量。 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只有切实解决基层面临的实际问题,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才能激发基层活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让基层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和推动发展的强大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