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治理创新,夯实社会发展根基 在社会发展的宏观架构中,基层治理宛如基石,支撑着整个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前沿,是联系群众的 “最后一公里”,基层治理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传统基层治理模式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加强基层治理创新已成为紧迫的时代课题。这不仅关乎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更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是创新的基础。需明确各治理主体的职责边界,杜绝职责不清、推诿扯皮等现象。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居民自治、民主协商、群团和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的治理格局,让不同主体在基层治理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比如,部分社区设立 “居民议事厅”,居民可直接参与社区事务讨论与决策,充分发挥了居民自治作用。同时,强化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其综合素质与治理能力,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通过定期培训、交流学习等方式,让基层干部及时掌握最新政策法规和治理理念,熟练运用先进治理方法和技术。 科技赋能是推动基层治理创新的强大动力。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智能化基层治理平台。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精准把握基层群众的需求与问题,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例如,利用智能安防系统,可实时监控社区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通过线上政务服务平台,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办理各类事务,大幅提高了办事效率。此外,利用社交媒体等平台,加强与群众的互动交流,及时了解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是基层治理创新的核心。群众是基层治理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只有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基层治理才能充满活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群众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比如,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增强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健全群众参与的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的群众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发群众参与的热情。 加强基层治理创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持续探索、勇于实践。只有通过完善治理体系、运用科技手段、发动群众参与等多方面的协同努力,才能打造出更加高效、便捷、充满活力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筑牢坚实基础。让我们携手奋进,为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目标而不懈努力。(作者: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街道办事处梅俊青)
|